历史话剧《甲申记》:苏中解放区一堂深刻的“思政课” 1945年5月至1946年1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在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的组织推动下,前线剧团排演的历史话剧《甲申记》在苏中解放区3次巡演约50场,送上文化盛宴的同时铺开了一堂以历史教训为主题的“思政课”,在苏中干部、部队官兵、知识青年和苏中公学学员中产生深刻影响,“决不能当刘宗敏”成为广泛流传的一句革命口号。 《甲申记》剧本由苏中公学的夏征农、吴天石、沈西蒙3位同志集体创作,主要是根据郭沫若所著史论《甲申三百年祭》改编。1944年6月,中央宣传部与总政治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
北海币为何成为解放区"最坚挺的货币" 诞生于山东根据地的北海币被称作“人民币的雏形”,其版别之多、数量之大、流通范围之广、发行时间之长、币值之稳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红色银行中首屈一指。在日伪和国民党的破坏打压下,在伪币和法币包围之中,北海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长为深受山东根据地内外群众欢迎、“各解放区中最坚挺的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北海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至此,北海币的货币信用成为人民币价值的重要支撑。 开展坚决的货币斗争 1938年2月,日军占领胶东后开始在沦陷区发行伪币,
历史话剧《甲申记》:苏中解放区一堂深刻的“思政课” 1945年5月至1946年1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在苏中区党、苏中军区的组织推动下,前线剧团排演的历史话剧《甲申记》在苏中解放区3次巡演约50场,送上文化盛宴的同时铺开了一堂以历史教训为主题的“思政课”,在苏中干部、部队官兵、知识青年和苏中公学学员中产生深刻影响,“决不能当刘宗敏”成为广泛流传的一句革命口号。 《甲申记》剧本由苏中公学的夏征农、吴天石、沈西蒙3位同志集体创作,主要是根据郭沫若所著史论《甲申三百年祭》改编。1944年6月,中央宣传部与总政治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