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 在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实现了权力制衡,使单位领导从源头上规避了经济责任风险。主要做法是: 一、组建领导小组,作为内控抓手 单位内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作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内部各处室的协作和配合。在工作中意识到单位领导重视是推动实施内控的关键。工作中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结合,使单位领导树立起风险防控意识,为内控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成立了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四个环节 审计发现,现阶段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控制缺位等问题。基本现状是三个缺乏:一是领导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认为可有可无;或简单认为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部门的会计核算片面就等同于内部控制。二是部门缺乏内部控制手段。一些单位的负责人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 会计人员当成“付款员”, 财会部门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 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三是会计人员缺乏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流程优化:5个原则、5个方法和5个步骤 内部控制流程优化:5个原则、5个方法和5个步骤 国内大型企业近年来顺应新时代的管理要求,大都开展了以流程梳理为先导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成果固化,提升了企业管理,防控了经营风险。 但是由于一方面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内部控制标准流程需要适时完善优化,动态调整,保持活力;另一方面,受制于初始工作的边界制约,已有的流程常常会存在跨业务壁垒的端到端流程未能全面落实、各类业务颗粒度不统一、流程与制度衔接不足、流程在信息系统的固化有待提升等问题。 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原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