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挺纪于前 时刻遵守党的六大纪律
坚持挺纪于前 时刻遵守党的六大纪律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令行禁止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升党员纪律自觉的迫切需要,是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保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应紧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突出“六大纪律”,即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坚持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逐条逐字学,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遵规守纪内化为心、外化为行。
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前言 2024年11月28日,一个充满庄重与敬意的日子,我们迎来了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归国。43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495件遗物由中国空军专机从韩国接回并护送至辽宁沈阳,这一刻,祖国和人民以最高的礼仪迎接英雄回家。前 言
授课人:党支部时间:2024.06.19学党纪 强定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授课人:党支部时间:2024.06.19学党纪 强定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定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次次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得以提升的。定力也不是获得了便一劳永逸的,需要持续锻造。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这次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增强四种定力,确保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坚守初心,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前 言
——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以史为鉴系列党课课件——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纪律教育
——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以史为鉴系列党课课件——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纪律教育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1941年,中共中央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7月1日为建党纪念日——七一纪念活动的由来及启示
——1941年,中共中央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7月1日为建党纪念日——七一纪念活动的由来及启示
“赣南三整”中的纪律建设
“赣南三整”中的纪律建设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朱德同志所部孤立无援,他挺身而出,稳住军心,斩钉截铁地说,黑暗是暂时的,要革命的跟我走,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一段讲话,生动再现了朱德领导开展“赣南三整”的历史画面。1927年,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遭遇失利的关键时刻,为了保存和巩固革命火种,朱德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担当起历史重任,适时地对部队进行了三次整顿,把队伍带出险境。历史证明,“赣南三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建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经验和做法对党纪学习教育亦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前 言
严明党的群众纪律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严明党的群众纪律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群众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处理党群关系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其本质要求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强调“对一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行为,对一切在侵犯群众权益问题上漠然置之、不闻不问的现象,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坚决追责”。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九章“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立足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群众纪律有关规定,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前 言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重要领导同志是大力倡导、忠实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光辉楷模。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领导就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党的建设也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务实为本”。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要领导明确提出了“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今年以来,重要领导又多次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2023年7月7日,重要领导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7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以学习贯彻重要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好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重要领导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对于我们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