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党课学习公文资料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个人近三年工作总结免费
2024个人近三年工作总结
近三年来,本人在组织、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团结协作下,尽快完成主角的转变,找准工作定位,改善方法,提高效率,始终以勤勉、踏实、耐心的工作态度和用心、平和的心态做好每一项工作,经过办文办会办事、党政办、党支部等多岗位全方面的锻炼、积淀,不断丰富和完善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潜力。现将近三年的思想和工作总结回顾如下: 一、坚持素质立身,在学习中不断总结提高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是作为党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始终坚持把学习内化为一种政治要求、精神追求、工作职责和生活态度。自毕业以来,均在党政从事文秘工作,面对新形势下的办
20240921写材料用典-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免费
20240921写材料用典-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写材料用典】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例文】“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说文解字》中说:“历,过也,传也。”“过”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传”则表示时间上的移动。这表明古人早已认识到,历史、现在、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所谓历史眼光,就是将事物和现象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考察一切事物和现象,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从发展进程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以此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更好地把事业推向前进。(学习时报《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 【典故】出自宋代曾巩《目录序》,盖史
20240922写材料用典-法轨既定之则行之,行之信如四时,执之坚如金石免费
20240922写材料用典-法轨既定之则行之,行之信如四时,执之坚如金石
【写材料用典】 法轨既定之则行之,行之信如四时,执之坚如金石 【例文】“法轨既定之则行之,行之信如四时,执之坚如金石。”我党对待纪法,始终坚持“以方守之”。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在处理刘青山、张子善一案时说得很明白:“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解放军报《“以方守之则可振”》) 【典故】出自西晋刘颂《晋书·刑法志》,法轨既定则行之,行之信如四时,执之坚如金石,群吏岂得在成制之内,复称随时之宜,傍引看人设教,以乱政典哉!何则?始制
20240919写材料用典-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免费
20240919写材料用典-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写材料用典】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例文】“夫权衡设而不可欺以轻重者,唯其平也;绳墨设而不可欺以曲直者,唯其正也。”自古以来,纪纲法度就像权衡、绳墨一般,成为规范监督世人行为的准则。其一经颁布,就应严格施行。翻阅史书,从“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到“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再到“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以方守之”的理念一直闪耀在历史长河中。(解放军报《“以方守之则可振”》) 【典故】出自战国魏国李悝《法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 【释义】意思是,不分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来
2024写材料用典-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例文】“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就能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新华社《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典故】出自东汉崔瑗《座右铭》,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释义】意思是,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赏析】古人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从事物发展规律上来看,尺
2024【写材料用典】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2024【写材料用典】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写材料用典】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例文】“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它对我们的启示是,人生在世,要时刻注重个人修养,对待工作尽心竭力的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中国纪检监察报《瘁而不失廉》) 【典故】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晏婴《晏子春秋·卷三·内篇·篇二十二》,故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是以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释义】意思是,谦恭而不失礼仪,劳累而不失廉洁。 【赏析】曾国藩有句家训:“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是说做人要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保持旺盛的生机;更要有硬骨头,“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古往今来
2024【写材料用典】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2024【写材料用典】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写材料用典】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例文】“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清贫不仅指一种生活状态,更指精神上的坚守。今天,要求甘于清贫、乐于守贫,并非一味让党员干部过苦行僧般的生活。那种把坚守清贫等同于只能贫穷、贫苦、贫寒的观念,无疑是对清贫精神内涵的误解。(中国纪检监察报《坚守清纯之心》) 【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释义】意思是,贪得无厌的人,即使物质上很富有,但精神层面却很贫瘠;而知足常乐的人,即便物质条件一般,但精神上却感
2024写材料用典-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例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言,百姓的信任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商鞅就是以“徙木立信”作为变法的突破点,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信誉,才确保了新法的实施,使秦国日渐强盛。(中国纪检监察报《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典故】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释义】意思是,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赏析】古人讲,“人无忠信,不
2024写材料用典-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
2024写材料用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例文】古人交友非常看重人与人之间志趣相投、志同道合。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志趣相同,看待事物的立场与观点接近,哪怕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志不合”则道不同,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中国纪检监察报《同心同德》) 【典故】出自《易传·乾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释义】意思是,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气味相投就互相求助。 【赏析】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坚持“小家”同国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命运相系。“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
2024写材料用典-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例文】长留静气需要克制情绪。“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懂得克制情绪,使理智战胜情感,方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做事便不会冲动、焦躁,格局自然会大,视野自然会宽,就能稳心定神,在抽丝剥茧中探寻事物本质,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解放军报《长留静气于心底》) 【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修身》,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势也;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劳勌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 【释义】意思是,愤怒但不过分惩罚,高兴但不过分奖赏。告诫为政者处事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因为自己的情感、好恶等而随意地处罚或
2024写材料用典-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例文】“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事事都围着自己转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与私是相对的。私谒的核心是一个“私”字,说到底是为了利己。既为私谒,多有所谋求,一旦应允,私谒成风,难免让公权沦为谋私工具,危及公平正义。(中国纪检监察报《门无私谒》) 【典故】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 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释义】意思是,自己只顾自己的是自私的表现,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就是大公无私。 【赏析】历史上,很多贤者之所以千古流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坚持秉公心、去私心。明代廉吏海瑞担任应天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开通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
QQ客服
  • QQ:396653083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