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党课学习公文资料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写材料用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例文】古人交友非常看重人与人之间志趣相投、志同道合。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志趣相同,看待事物的立场与观点接近,哪怕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志不合”则道不同,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中国纪检监察报《同心同德》) 【典故】出自《易传·乾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释义】意思是,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气味相投就互相求助。 【赏析】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坚持“小家”同国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命运相系。“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
2024[写材料用典]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例文】举事不私重在行。公私分明是做人的基本操守,是干事创业的必然要求。一事当前,是秉公心、守公道,还是谋私利、徇私情,是对一个人公私观的考验。《吕氏春秋》云:“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倘若眼中、耳里、心上充斥的全是“私”字,做事上必然为私所挟、为私所累。唯有把准公私是非界限,时时以公字为标尺,正言正行正心,方能行稳致远。(中国纪检监察报《举事不私》) 【典故】出自战国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序意》,夫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设,精则智无由公。 【释义】意思是,带着私心去看问题,就会使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带着私心去听
2024[写材料用典]德者,难成而难见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悦者也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德者,难成而难见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悦者也
【例文】古人言:“德者,难成而难见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悦者也。”自古以来,空谈者、谗言者造成的危害不绝于书,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无足比数。”(中国纪检监察报《敏于行讷于言》) 【典故】出自晋代傅玄《傅子戒言篇》,上好德则下修行,上好言则下饰辩,大伪起焉,此必然之征也。德者,难成而难见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悦者也。 【释义】意思是,美德,是很难修成的,也很难显现。言语却是很容易被撰写出来的,也很容易取悦于人。 【赏析
2024[写材料用典]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
【例文】“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人生总会遇到坎坷,越是逆境和低谷,越能看清一个人的心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人生的艰难时刻,不消极应对,不轻言放弃,这种对人生积极的态度与在挫折中勇进的精神自古以来激励着人们。(中国纪检监察报《熬清守淡》) 【典故】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众人以拂意为忧,而君子忧从快意处起。盖众人忧乐以情,而君子忧乐以理也。 【释义】意思是,平常的人喜欢顺境,而品德高尚又有见识的人可以从逆境中寻找乐趣。 【赏析】古人
2024[写材料用典]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
【例文】德是根基,才能依赖德行而产生。任人唯贤,就是既要选拔有贤德之人,又要注重其才干,即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倘若符合德才标准,则案名察实、选才考能、唯才是举,决不取决于门第、资历、名声,“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也决不能取决于亲疏好恶,“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苟得其人,虽雠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之要 莫先于用人》) 【典故】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本政》,高祖所以共取天下者,缯肆、狗屠也;骊山之徒,钜野之盗,皆为名将。由此观之,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 【释义】意思是,假如
2024[写材料用典]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例文】长留静气需要克制情绪。“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懂得克制情绪,使理智战胜情感,方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做事便不会冲动、焦躁,格局自然会大,视野自然会宽,就能稳心定神,在抽丝剥茧中探寻事物本质,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解放军报《长留静气于心底》) 【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修身》,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势也;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劳勌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 【释义】意思是,愤怒但不过分惩罚,高兴但不过分奖赏。告诫为政者处事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因为自己的情感、好恶等而随意地处罚或
2024[写材料用典]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
【例文】古人讲:“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一些党员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公权力,却不知为谁用权、怎样用权,漠视党规党纪,顶风违纪违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敬畏。因为缺乏敬畏意识,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围猎诱惑和糖衣炮弹攻击下,心生侥幸、铤而走险,丧失原则、恣意妄为,慢慢滑向腐败的泥潭。(学习时报《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成为日常自觉》) 【典故】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释义】意思是,心中存在畏惧,道德则能够修养和形成,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最终招致祸端。 【
2024[写材料用典]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
【例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德者,本也”……在先贤眼里,厚德方能载物。春秋左丘明所撰《国语》有言:“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意思是说,缺少道德就犹如没有打好基础却只顾厚筑城墙一样,注定离坍塌的日子不远。(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之道 修身为本》) 【典故】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故知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 【释义】意思是,可见,一个人立身处世,可贵的是德行,哪用得着谈及富贵呢? 【赏析】立身,顾名思义,就是树立己身。人生在世,立身重要。
2024[写材料用典]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例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部《论语》,有30余处讲到“信”,其中多含守信、真诚的意思。诸葛亮制定的交友信条之一,便是“开诚心,布公道”。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必然行稳致远,事业有成;一个人人崇尚诚信的社会,定会强大兴盛、充满活力。(中国纪检监察报《诚者自成》) 【典故】出自《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意思是,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2024[写材料用典]粗粝能甘,纷华不染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例文】艰苦奋斗,粗粝能甘;初心不变,纷华不染。年轻干部要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就要始终保持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砥砺品性,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警醒、严格自律,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与高尚品格。(解放军报《“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释义】意思是,粗米饭也能吃得很香甜,一定是有作为的人才;处于繁华热闹之中而不受感染,才说得上是杰出的人物。 【赏析】古人讲,安贫守节,成事之要。能耐得住清贫,对物质的欲望就会淡许多,就能知足
2024[写材料用典]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
【例文】“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唐代韦应物为官时遇到大旱饥荒,百姓纷纷外逃,他遂感慨“邑有流亡愧俸钱”。在这方面,共产党人有着更高境界和“大我”追求。邓小平同志说过,“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杨善洲同志常讲:“我不图名,不图利,图的是老百姓说没白给我公粮吃。”(解放军报《常怀“愧对”求“大我”》) 【典故】出自明代宋濂《樗散生传》,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吾观世之有愧者多矣,生岂无见者乎? 【释义】意思是,君子之道,可贵之处在于谋生要问心无愧。 【赏析】古人讲,仰不愧于天
2024[写材料用典]不履邪径,不欺暗室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例文】古训有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短短八个字,其中蕴含深刻哲理与智慧,告诫人们无论在明处还是暗处,都应坚守正道,秉持诚实无欺、行为端正的良善和原则。人生既有鲜花盛开的坦途,也有充满诱惑的歧路。(中国纪检监察报《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典故】出自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释义】意思是,不走那些歪门邪道,不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坏事。 【赏析】《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开通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
QQ客服
  • QQ:396653083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