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党课学习公文资料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写材料用典-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例文】“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事事都围着自己转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与私是相对的。私谒的核心是一个“私”字,说到底是为了利己。既为私谒,多有所谋求,一旦应允,私谒成风,难免让公权沦为谋私工具,危及公平正义。(中国纪检监察报《门无私谒》) 【典故】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 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释义】意思是,自己只顾自己的是自私的表现,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就是大公无私。 【赏析】历史上,很多贤者之所以千古流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坚持秉公心、去私心。明代廉吏海瑞担任应天
2024写材料用典-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例文】古人云:“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出现心烦意乱的时候,特别是遇到困难和麻烦,思想和情绪容易出现波动。此时,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则能理性客观地看待事物、评价自己,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心境所困,更有利于保持豁达心态,从容走好人生路。(解放军报《水静极则形象明》) 【典故】出自宋代晁迥《昭德新编》,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释义】意思是,水面极其平静的时候,水面上的倒影就会呈现得很清晰;人心极其平静的时候,就能拥有看破纷扰的智慧。 【赏析】中国古人把“静”视为大智慧。《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
2024写材料用典-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例文】“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党员干部尤其是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更应在戒欲拒贪、廉洁奉公上走在前面、立好样子,维护好自己的一世清名,维护好党员干部形象。经常见贤思齐,激励自己像焦裕禄、孔繁森、张富清等优秀共产党员那样,干工作兢兢业业,为人民甘做公仆,不求眼前功利,不计个人得失,使自己每前进一步都迈上一个新高度、达到一个新境界。(解放军报《善守“井底之泉”》) 【典故】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一,非其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故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远而名彰也。 【释义】意思是,明智的人不做
2024写材料用典-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2024【写材料用典】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2024【写材料用典】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写材料用典】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例文】“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它对我们的启示是,人生在世,要时刻注重个人修养,对待工作尽心竭力的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中国纪检监察报《瘁而不失廉》) 【典故】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晏婴《晏子春秋·卷三·内篇·篇二十二》,故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是以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释义】意思是,谦恭而不失礼仪,劳累而不失廉洁。 【赏析】曾国藩有句家训:“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是说做人要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保持旺盛的生机;更要有硬骨头,“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古往今来
2024【写材料用典】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2024【写材料用典】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写材料用典】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例文】“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清贫不仅指一种生活状态,更指精神上的坚守。今天,要求甘于清贫、乐于守贫,并非一味让党员干部过苦行僧般的生活。那种把坚守清贫等同于只能贫穷、贫苦、贫寒的观念,无疑是对清贫精神内涵的误解。(中国纪检监察报《坚守清纯之心》) 【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释义】意思是,贪得无厌的人,即使物质上很富有,但精神层面却很贫瘠;而知足常乐的人,即便物质条件一般,但精神上却感
20240801【写材料用典】君子以恐惧修省免费
20240801【写材料用典】君子以恐惧修省
【写材料用典】 君子以恐惧修省 【例文】自古以来,有“君子以恐惧修省”之警句,有“畏法度者最快乐”之格言,也有“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之告诫,更有杨震“四知拒金”、叶存仁写诗拒礼等众多廉吏美谈。这些嘉言懿行无不蕴含着做人的德行与操守,体现着“敬畏于己心”的为官品格与境界。(中国纪检监察报《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 【典故】《易传·象传下·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释义】意思是,《震》卦是上、下卦都为震,震为雷,卦象为雷相重叠、响雷不断,所以把它叫作《震》卦;君子应找出自己恐惧的原因,自我修身省过。 【赏析】古往今来,人们常
2024写材料用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例文】古人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脆弱的。正因为如此,对于勇敢面对自然挑战,以非凡毅力战胜困难、抵达目标的攀登者,人们总是心怀敬意。“海到无边天是岸,山至高处人为峰。”所谓“山高”,只是相对的,当人站在山上,山就在脚下。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把困难踩在脚下,实现自己的目标。(解放军报《山高人为峰》) 【典故】出自宋代苏轼《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
2024写材料用典-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例文】“有恃无恐”是耳熟能详的成语,形容因有所依仗而无所畏惧。但为何“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一言以蔽之,“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很多人依仗所有而毫无顾忌,自恃可为而为人所不敢为,往往酿成苦果。(解放军报《患莫大于有所恃》) 【典故】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溧阳续录 四》,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释义】意思是,一个人有所依仗,就敢于冒险。后形容为“有恃无恐”。 【赏析】纵观历史,许多人有了权势、财富,办起
2024写材料用典-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例文】简静并非抽身事外弃职不守,而是崇尚实干不胡折腾,是对执政艺术的更高要求。如果假托简静之名,只顾谈玄论道,而对实务弃若敝屣,难免堕入“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的境地,不仅害人害己还将祸国殃民。西晋名士王衍为尚书令,善清谈,宅心事外,名重当世,朝野争慕效仿,而山涛却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中国组织人事报《政事以简静为贵》) 【典故】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释义
2024写材料用典-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
【例文】“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改革需要不断通过化解难题来开创工作新局面,需要有像钉钉子那样的“准劲”,明方向、把准头,改革无论怎么改,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学习时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典故】出自宋代程颐《程颐文集》,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 【释义】意思是,事到如今必须改革,如果畏惧不前,就会失去机会,成为千古罪人。 【赏析】古人讲,“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是实现民族
2024写材料用典-思其始而成其终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思其始而成其终
【例文】“思其始而成其终。”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在做事之初集中心思精力、倾注聪明才智,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才能行稳致远、春华秋实;反之,倘若以功利之心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注重慎始慎初,以致出发就偏、迈步就错,即便问题暴露之后极尽“巧持于末”之能事,千方百计淡化问题、逃避责任,最终也于事无补、为时晚矣。(解放军报《以“拙戒于初”干事创业》) 【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释义】意思是,从政要像农民种地一样上心,播种好了,就要日夜操心,一开始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开通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
QQ客服
  • QQ:396653083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