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党课学习公文资料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写材料用典]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
【例文】德是根基,才能依赖德行而产生。任人唯贤,就是既要选拔有贤德之人,又要注重其才干,即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倘若符合德才标准,则案名察实、选才考能、唯才是举,决不取决于门第、资历、名声,“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也决不能取决于亲疏好恶,“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苟得其人,虽雠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之要 莫先于用人》) 【典故】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本政》,高祖所以共取天下者,缯肆、狗屠也;骊山之徒,钜野之盗,皆为名将。由此观之,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 【释义】意思是,假如
2024[写材料用典]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例文】长留静气需要克制情绪。“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懂得克制情绪,使理智战胜情感,方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做事便不会冲动、焦躁,格局自然会大,视野自然会宽,就能稳心定神,在抽丝剥茧中探寻事物本质,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解放军报《长留静气于心底》) 【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修身》,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势也;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劳勌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 【释义】意思是,愤怒但不过分惩罚,高兴但不过分奖赏。告诫为政者处事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因为自己的情感、好恶等而随意地处罚或
2024[写材料用典]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
【例文】古人讲:“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一些党员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公权力,却不知为谁用权、怎样用权,漠视党规党纪,顶风违纪违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敬畏。因为缺乏敬畏意识,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围猎诱惑和糖衣炮弹攻击下,心生侥幸、铤而走险,丧失原则、恣意妄为,慢慢滑向腐败的泥潭。(学习时报《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成为日常自觉》) 【典故】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释义】意思是,心中存在畏惧,道德则能够修养和形成,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最终招致祸端。 【
2024[写材料用典]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
【例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德者,本也”……在先贤眼里,厚德方能载物。春秋左丘明所撰《国语》有言:“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意思是说,缺少道德就犹如没有打好基础却只顾厚筑城墙一样,注定离坍塌的日子不远。(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之道 修身为本》) 【典故】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故知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 【释义】意思是,可见,一个人立身处世,可贵的是德行,哪用得着谈及富贵呢? 【赏析】立身,顾名思义,就是树立己身。人生在世,立身重要。
2024[写材料用典]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例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部《论语》,有30余处讲到“信”,其中多含守信、真诚的意思。诸葛亮制定的交友信条之一,便是“开诚心,布公道”。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必然行稳致远,事业有成;一个人人崇尚诚信的社会,定会强大兴盛、充满活力。(中国纪检监察报《诚者自成》) 【典故】出自《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意思是,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2024国企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1)免费
2024国企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1)
国企2024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公司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阵地,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持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现将2024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始终与党中央对标对表。常态化、制度
2024[写材料用典]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
【例文】“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唐代韦应物为官时遇到大旱饥荒,百姓纷纷外逃,他遂感慨“邑有流亡愧俸钱”。在这方面,共产党人有着更高境界和“大我”追求。邓小平同志说过,“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杨善洲同志常讲:“我不图名,不图利,图的是老百姓说没白给我公粮吃。”(解放军报《常怀“愧对”求“大我”》) 【典故】出自明代宋濂《樗散生传》,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吾观世之有愧者多矣,生岂无见者乎? 【释义】意思是,君子之道,可贵之处在于谋生要问心无愧。 【赏析】古人讲,仰不愧于天
2024[写材料用典]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例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言,百姓的信任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商鞅就是以“徙木立信”作为变法的突破点,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信誉,才确保了新法的实施,使秦国日渐强盛。(中国纪检监察报《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典故】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释义】意思是,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赏析】古人讲,“人无忠信,不
2024[写材料用典]不履邪径,不欺暗室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例文】古训有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短短八个字,其中蕴含深刻哲理与智慧,告诫人们无论在明处还是暗处,都应坚守正道,秉持诚实无欺、行为端正的良善和原则。人生既有鲜花盛开的坦途,也有充满诱惑的歧路。(中国纪检监察报《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典故】出自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释义】意思是,不走那些歪门邪道,不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坏事。 【赏析】《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
2024[写材料用典]好问则裕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好问则裕
【例文】新征程上,新情况新任务不断出现,新机遇新挑战同时存在,党员干部肩上的担子不轻,需要发扬“好问则裕”的精神,要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切忌主观臆断、不懂装懂。(中国纪检监察报《好问则裕》) 【典故】出自《尚书·商书·仲虺之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释义】意思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赏析】古人讲,“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牛顿好问,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问,从水蒸气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好问,发明创造了电灯、留
2024[写材料用典]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例文】“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党员干部尤其是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更应在戒欲拒贪、廉洁奉公上走在前面、立好样子,维护好自己的一世清名,维护好党员干部形象。经常见贤思齐,激励自己像焦裕禄、孔繁森、张富清等优秀共产党员那样,干工作兢兢业业,为人民甘做公仆,不求眼前功利,不计个人得失,使自己每前进一步都迈上一个新高度、达到一个新境界。(解放军报《善守“井底之泉”》) 【典故】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一,非其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故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远而名彰也。 【释义】意思是,明智的人不做
2024[写材料用典]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
【例文】“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管理工作重在压实责任,若责任落实不力、执行力层层衰减,就会出现“上热中温下冷、水流不到头”的现象。管理上的各种拖沓、疏忽和漏洞等造成管理效能的衰减会随着层级、节点和人数的增加而呈现“乘积”倍增效应。扭转管理效能衰减态势、防止隐患倍增趋势,需做好管理“乘除法”。(中国国防报《做好管理“乘除法”》) 【典故】出自明代何汝宾《兵录·战略》,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 【释义】意思是,作战的胜败,不只在于军队数量的多少,还在于有适当的分散和集中。 【赏析】自从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以来,打造一个“联万心而作一心”的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开通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
QQ客服
  • QQ:396653083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