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党课学习公文资料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写材料用典]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
【例文】“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管理工作重在压实责任,若责任落实不力、执行力层层衰减,就会出现“上热中温下冷、水流不到头”的现象。管理上的各种拖沓、疏忽和漏洞等造成管理效能的衰减会随着层级、节点和人数的增加而呈现“乘积”倍增效应。扭转管理效能衰减态势、防止隐患倍增趋势,需做好管理“乘除法”。(中国国防报《做好管理“乘除法”》) 【典故】出自明代何汝宾《兵录·战略》,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 【释义】意思是,作战的胜败,不只在于军队数量的多少,还在于有适当的分散和集中。 【赏析】自从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以来,打造一个“联万心而作一心”的
2024[写材料用典]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例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当我们回望历史,未来也在回望我们。今日的奋斗与创造终究会成为历史,而书写历史的笔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中国纪检监察报《史者 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典故】出自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释义】意思是,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 【赏析】古人讲,“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体现了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除了既定的史
2024[写材料用典]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例文】简静并非抽身事外弃职不守,而是崇尚实干不胡折腾,是对执政艺术的更高要求。如果假托简静之名,只顾谈玄论道,而对实务弃若敝屣,难免堕入“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的境地,不仅害人害己还将祸国殃民。西晋名士王衍为尚书令,善清谈,宅心事外,名重当世,朝野争慕效仿,而山涛却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中国组织人事报《政事以简静为贵》) 【典故】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释义
2024[写材料用典]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例文】甘为民佣者最任事。古人云:“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为官首要“知其职”,内心对自己定位准确,才能够视民事如己事,尽职尽责,殚精竭虑,事事用心、时时尽力。(中国纪检监察报《甘为“民之佣”》) 【典故】出自东晋孙绰为刘尹所作诔文,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释义】意思是,身居官位但不把做官当回事,与人处事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人性的率真。比喻为官要实实在在干事。 【赏析】在官本位居统治地位的旧时代,大部分人谋官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官官之事”,但也留下了低调为官的典故。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他是几朝元老,但对自己要求很严。他
2024[写材料用典]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
【例文】师出于律,刑起于兵。对军队而言,法规纪律就是生命,敬畏法度就是敬畏军威,就是确保战斗力。古人云:“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能胜。”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中国纪检监察报《“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典故】出自三国蜀国诸葛亮《兵要》,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 【释义】意思是,即使有训练有素的士兵,没有才能的将领,作战也不会失败;即使没有训练有素的士兵,而有才能的将领,作战也不会取胜。 【赏析】古人讲,“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古往
2024[写材料用典]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例文】并不是天资出众者必然会骄傲,这就要看个人的修养了。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不论处于何种态势,均能泰然处之。君子有定力、有静气,不论资质如何、境况如何,都能够坦然看待。(中国纪检监察报《戒骄戒躁》) 【典故】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释义】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赏析】古人讲,谦受益,满招损。中华民族具有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历史典故证明,君子有傲骨却无傲气,能够谦恭有礼,待人和善,小人有傲气却无傲骨,处处显
2024[写材料用典]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
【例文】东汉孔奋任职甘肃武威,生活节俭,不为利益所诱,被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他看到百姓富足、集市繁盛,内心就轻松快乐。孔奋的这种心态,源于他把人摆正了、把权用对了,无愧于百姓,无愧于良心。清代著名清官陆陇其,初到嘉定为官,地方绅商按规例到府上拜会、馈赠,他一概婉拒,并以“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自警自励。在任期间,他抑制豪强,整顿胥役,深受乡民爱戴。(中国组织人事报《为官当以清贫为乐》) 【出自】清代陆陇其自勉之语,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 【释义】意思是,没有私欲,自然就会刚正不阿;不怀邪念,自然会正
2024[写材料用典]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例文】“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党员干部手上掌握一定的资源和权力,“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更应该见利思患,时刻保持警醒,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不被利益捆绑、不受邪气侵染,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中国纪检监察报《凡见利处 便须思患》) 【典故】出自《易传·象传下·既济》,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释义】意思是,君子因为能考虑到会遭受的祸患,于是预先做好准备。 【赏析】古人讲,治病于初萌,防患于未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言:“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意即,在疾
2024[写材料用典]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例文】读有益成长之书以增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可以润心田、修身心、厚学养;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解放军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典故】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後知万事,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故称圣,则神矣。 【释义】意思是,不用学习就知道,不用提问就明白,这种事无论古今都是绝无仅有的。比喻要勤学好问。 【赏析】古人讲,“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书,把读书
2024[写材料用典]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例文】古人云:“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出现心烦意乱的时候,特别是遇到困难和麻烦,思想和情绪容易出现波动。此时,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则能理性客观地看待事物、评价自己,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心境所困,更有利于保持豁达心态,从容走好人生路。(解放军报《水静极则形象明》) 【典故】出自宋代晁迥《昭德新编》,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释义】意思是,水面极其平静的时候,水面上的倒影就会呈现得很清晰;人心极其平静的时候,就能拥有看破纷扰的智慧。 【赏析】中国古人把“静”视为大智慧。《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
2024[写材料用典]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
【例文】“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改革需要不断通过化解难题来开创工作新局面,需要有像钉钉子那样的“准劲”,明方向、把准头,改革无论怎么改,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学习时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典故】出自宋代程颐《程颐文集》,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 【释义】意思是,事到如今必须改革,如果畏惧不前,就会失去机会,成为千古罪人。 【赏析】古人讲,“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是实现民族
2024[写材料用典]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免费
2024[写材料用典]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例文】正所谓“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苦是伟大事业的砥砺石,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身先士卒,拿出“劳苦争先”的劲头,淬炼“劳苦争先”品格。只有苦百姓之所苦,才能乐百姓之所乐。(中国纪检监察报《劳苦争先》) 【典故】出自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钱氏家训》,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释义】意思是,为官者愿意花一分心思,百姓就能获得十分的好处;君主能吃一点苦,百姓就能受到万分的恩惠。 【赏析】古人讲,“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几千年来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开通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
QQ客服
  • QQ:396653083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