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改革精神推动地质工作创新发展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对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提出殷切期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传统地质工作模式面临困难和挑战,必须依靠改革的手段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山东省地矿局把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地矿六队重要回信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问题导向,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科技创新、人才机制、党的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贯彻落实重要回信精神,推动发展理念变革
加强系统谋划,理清发展新思路。围绕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制定1+6系列文件,对地矿系统改革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布局。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改革、释放活力,连续两年确定6个产业类别208个重点项目,制定重点任务事项清单并定期督查调度。明确转型方向,探索发展新路径。跳出传统思维,创新提出“一个立足、三个面向”工作思路,即立足省内服务发展,面向南方解放思想、面向西部寻求合作、面向境外开拓市场。省内聚焦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公益性、基础性作用。省外对标南方一流地勘单位,立足山东实际探索沿海地区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发挥比较优势,深耕西部省区,充分挖掘西部能源资源禀赋。境外加强与国有大型企业的对接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优质地质服务。
重塑地质业务链条,推动发展模式转变
出台《加快推进新时代地质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确定14个重点服务领域,推动地质产业向全业务链发展转变。创新工作模式,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牵头成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等10个单位参加的金矿找矿突破战略联盟,打造“事企研学”合作找矿新模式。探索“技术+矿权+资金”找矿机制,创新开展“地质援疆”,服务拓展多元化能源资源供给渠道。新圈定找矿靶区58处,新发现矿产地49处,新增金矿资源量82.9吨、铁矿石1.32亿吨、稀土氧化物28万吨、氯化钠矿物量8.82亿吨、氯化钾矿物量7.54亿吨。锚定重点领域,打造生态地质新高地。聚焦能源结构调整,成立山东省地热能源勘查开发研究院,探索集“地质勘查、钻探、能源站建设、回灌、采矿权办理、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地热管家”服务模式。聚焦防灾减灾,建实用好8个省级应急救援地质保障中心,累计完成全省各类地质隐患点排查1449点次、高速公路地灾排查近9000公里。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成功探索出“系统修复、自然修复、多元结合”的生态保护修复新路径。拓展服务空间,塑造工程地质新品牌。建设了5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中心,打造了可复制推广的“卫星遥感+文物保护”等应用模式。聚焦山东省“一群两心三圈”建设,参与实施280项省重大项目。承担了青藏高原等多项科学钻探项目,着力打造“超深、超斜、超难”小口径钻探品牌。
加强地质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完善科研机制,推进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出台《关于加强科技攻关的意见》,每年安排不低于事业收入的3%用于科技创新,极大提升了原始创新能力。六队“滨海地区金矿勘查评价技术与增储示范”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现了全国基层地勘单位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历史性突破。打造重点平台,孵化提升地质科技成果。围绕深部找矿、地热资源探测理论技术研究等方面,建设科技平台44个,其中省部级14个。连续3年开展科研平台绩效评估,形成创建、评估、提升闭环管理工作机制。以创新平台为支撑,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获省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自然资源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强化数字赋能,夯实创新发展大数据支撑。加强数据开发利用,动态汇聚水资源、地质灾害等海量观测监测数据,建设了3个省级政务数字化平台,为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和城市更新提供了数据基底。加快推广应用高光谱、多光谱、微波等遥感技术,构建了现代化地质调查监测观测探测装备体系,推动传统野外地质工作模式实现升级变革。
深化人才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引育并举,持续壮大人才队伍。充分用好人才引进政策,对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分类进行培训。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4名,其中,博士9名、硕士243名;自主培养博士8名、硕士23名。目前,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占比73.7%,高级职称人员占比42.1%。深化机制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完善人才管理、使用、评价、激励、流动机制。开展岗位设置改革,大幅提高高层次专业人才岗位和工勤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拓宽人才岗位晋升渠道。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为60名高层次人才申办了“惠才卡”,指定了服务专员。强化平台支撑,厚植人才资源优势。依托省部级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构筑起“平台+人才+项目”科技创新体系。3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称号,6人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
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奋力书写新篇章
推进党建业务融合,着力打造党建品牌。坚持以党建破难题促发展,加强党建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打造“1+15+N”党建品牌矩阵。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模式,以野外项目为联结点,深化“党支部+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全面激发活力。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奋力建设一流队伍。在全国地矿系统率先提出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创建的10条标准,牵头成立沿黄九省(区)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创建联盟,建成新时代英雄地质队精神展馆,召开新时代英雄地质队支部圆桌会和先锋对话会400余场。对标全国一流地质队伍,每年邀请10家功勋地质队到山东地矿六队,召开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先锋对话会,共话地质系统改革发展大计,合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
(作者系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晓海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