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堂专题党课。今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此次党纪学习教育,既为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又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推动,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从严治党的深度、广度与力度前所未有。作为党员干部,我觉得首先要在“学”先、“悟”深、“践”实上下功夫,做党纪的忠诚守护者。下面,我与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强化学习意识,掌握精髓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释加强党的纪律教育的重大意义、内容对象、方法途径、目标任务,深刻回答我们党为什么要开展纪律教育、开展什么样的纪律教育、怎样开展纪律教育等重大问题,为新征程持续推进纪律教育常态化、突出严的基调深化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学好了党规党纪,就能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近年来青海省纪委监委、集团公司党委通报的多起违纪案例中不难看出,很多领导干部犯错误,最后在忏悔书中都说对党章和党规党纪不了解、不熟悉,出了事重新学习后幡然醒悟,惊出一身汗。纪律意识淡薄、规矩意识弱化是不少干部迈向贪腐深渊的重要原因,有的党员干部正是因为不注重党规党纪的学习,结果从无知发展为“无畏”,由破纪到破法,最终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权力,难免会受到各种诱惑。纪律规矩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注重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党规党纪要求牢牢刻印在心上,把守纪律讲规矩落实到具体行为上,方能在职业道路上不走偏。如果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好了、掌握了,又自觉遵守了,防患于未然,就可以防止一些干部今天是‘好干部’、明天是‘阶下囚’的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一手抓思想引领,持续加强纪律教育,推动全党增强纪律观念,形成纪律自觉,一手抓制度建设,与时俱进修订党章,3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制定修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等一批基础主干法规,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同时不断强化纪律执行,推动党的纪律规矩真正立起来、严起来,为纪律教育提供坚实支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进一步划定了更明确的行为边界,织就了更严密的制度笼子。纪律意识不会自然养成,需要用心学习、深入了解掌握每一条纪律条文,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标尺牢牢记在心中。然而在党纪学习教育开展至今,我们仍然有同志认为没必要学,认为“学规是为了不违纪,不违纪就不需要学规”,自己本就老实本分,用不着学;还有些同志认为学了没用,自己既不是领导干部也不在关键岗位,也没有违纪犯错的条件、资格;还有部分同志不知其重要,对日常纪律教育、警示教育等不重视,各种理由借口能躲就躲……凡此种种,不把党规党纪学习当回事,对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不善于在吃别人的“堑”中长自己的“智”,慢慢的就会将纪律规定抛诸脑后,进而因为对党规党纪不熟悉、不敬畏而被“围猎”、栽跟头。
二、强化担当意识,增强实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体现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反映着领导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化责任意识,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品格,要从思想深处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明确自己的干部职责,认清肩上担负的使命,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站在出行公司大局的高度,以公司各项事业为重,以全体职工利益为重,急公司所急,想公司所想,不能对个人的利益、名利、前途斤斤计较,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认真负责才能勇于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绝不能“等靠要”,庸庸碌碌混日子,要切实在工作中担当重任,围绕出行公司中心工作和各部门、各法人单位工作计划,合理分配安排任务并承担领导责任。其次,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思想上端正态度,在行动上担当尽责,是党员干部的天职,要清醒的认识自己担负的重任,明确职责,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核心,按照公司目标责任体系,在工作中把握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对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绝不能讨价还价,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抓落实,不拖拉,不应付。同时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强化创新意识,敢于知难而进,敢于碰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推动出行公司改革发展建设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敢于直面挑战,能够正视困难,善于战胜困难。工作中要有拼命精神,做到“平时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危难时刻豁出来”。一是要敢于担责。党员干部既是公司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的具体实施者、方案的谋划者和措施的制订者。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严于管理,更要敢于管理。团结一致,不等于你好我好大家好,营造和谐的氛围,不等于“一团和气”。在管理中,坚决不能存在“老好人”思想。严于管理,才能带领职工共同完成工作目标。敢于管理,才能规范秩序,提升士气,刚性制度,铁腕执行,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要认真履职尽责。强化责任担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履职尽责,我们经常讲的“做好本职工作”,是对职工最起码的要求,每个岗位都有其岗位职责,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做好本职工作是职工在公司立足和生存的前提。不管是普通职工还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这个前提,都要本着“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原则对待各项工作。能够把事情做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能力问题,而做好事情的首要前提是“想干事”,这体现着作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全体职工特别是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站在出行公司发展建设全局的高度,以公司为核心,紧紧围绕公司整体利益,树立全公司一盘棋的思想,全心全意干好工作。拖沓之风不可长,懒散之风不可长,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之风不可长。各单位、各部门的负责人要和公司同心共胆,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加强管理,团结和带领部门全体人员,攥成拳头,紧紧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和中心工作,以当前工作目标为重点,踏踏实实开展工作,使全公司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
二、强化危机意识,培育奋进精神
大家都知道“蛙死温水”的故事,讲的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在这生死关头,反应敏捷的青蛙奋力跳出,安然逃生,之后,他们又盛了大半锅冷水,再把这只青蛙放进去,然后逐渐加温,青蛙在水中慢慢享受“温暖”,等它意识到水温无法忍受时,想跃出逃生,却为时已晚。这样的结果很耐人寻味,当面临显而易见的危险时能有所防范,而对潜在的危机却漠然视之,最终吃了大亏。作为党员干部,要想不发生青蛙的悲剧,最根本的在于消除惰性,增加危机感。一是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之处,时时处处以欣赏、学习和借鉴的眼光去看别人,以自省的眼光来看自己,学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二是要善待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也是人类文化的高尚境界。作为党员干部,要有“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的胸怀,要把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看成是对自己的爱护与关心,对正确的批评意见,要按方“抓药”,按时“服药”,使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在实践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对不正确的批评,亦要宽待为情,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视它。三是要常怀紧迫感、恐慌感、敬畏感。没有危机意识,人就缺少敬畏,难免道德失范、政治失足、行为失准。作为党员干部,理应常怀畏惧心理,常持理性心态,心有所惧,行有所止。危机是干事创业的动力。只有常怀“怕群众指背,怕干不到位,怕组织问责”的心态,才能干成事不出事,要重视思想危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要扭紧思想开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才能不犯错、不出错。要提防生活危机,做到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交的朋友不交,自觉净化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要警惕“本领危机”,与时俱进及时补充营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刻苦学习、积极进步的态度,不断促进自身成长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