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以建设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自治区试点县为契机,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壁垒,积极构建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基层群众就医用药难题,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2023年,**县获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全区医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构建紧密型医共体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三个问题”。一是建立医疗联动运行机制,解决看病难问题。根据县域人口分布、地理位置、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创新“136”医疗联动工作机制,实施医疗卫生“一把手”工程,推动资金、人才、技术“三下沉”,实行人事、财务、资产、业务、药品管理和绩效考核“六个统一”管理,以5家县级医院为龙头、18家镇卫生院为枢纽、389个村卫生室为基础,建立县乡医疗联动一体化管理体系,开展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镇卫生院项目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共享和区域均衡布局。2023年,**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全区首家县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区第一个拥有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县(区)。
口”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2023年,全县办理异地就医备案4919件、办理转院备案1589件,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入转出1249件。开展区内异地就医“免备案”为核心内容的“五免五减”医保便民微改革,累计服务3.89万人次,其中区内异地就医“免备案”9331人次。三是推行智能监测模式,看病买药从“事后监测”向“全程监测”转变。建设智能监控子系统和场景监控子系统应用,全县31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接入智能监管子系统,2家医疗机构接入场景监控子系统,4家医疗机构接入医疗服务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医生开具处方、护士执行医嘱、收费预结算时触发相关违规收费规则有弹窗提醒,减少事后的监管成本及扣款费用,提升群众看病就医安全感。
构建“阳光型”医药服务体系,实现药耗价格、服务价格、风险隐患“三个下降”。一是探索药品耗材“阳光集采”,实现群众用药“降负担”。建立药品和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制度,扩大采购品种覆盖范围,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参与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统一确定药品采购品种及采购价格。2023年,全县23家公立医疗机构带量采购药品品种417个、采购金额约5178万元,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254个、采购金额约506万元,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持续降低,惠及更多基层群众。二是探索医疗费用“阳光服务”,实现医疗服务“降价格”。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价格公示制度,动态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并主动公示。召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政策培训会,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调整比价不合理、价格倒置的极少数项目价格,实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统一,累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6万项,平均降幅约10%,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三是探索关键环节“阳光监管”,实现矛盾隐患“降风险”。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价格投诉处理制度,完善药品异常预警机制、费用查询和费用清单制度,健全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等,提升医疗单位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服务效能,有效预防遏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和防范化解医疗矛盾风险隐患,提高群众和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汇报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