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书记考察湖南心得体会汇编
(47篇)(2024)
目录
沿“湖南足迹”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4
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湖南之行的“殷殷嘱托” 8
循迹“古街之行”:守文化根脉,寻古韵今风 12
@年轻干部 乘“崛起”之“势”“行而不辍” 15
循迹“湖湘之行”奔赴“康庄大道” 18
破解引才“流量密码” 挺起中部崛起“脊梁” 21
以“三心”提“三度”不负“湘遇”赴征程 25
“湘约”春天里 谛听“声声”曲 28
芙蓉国里尽朝晖 “红色密码”悟初心 31
深挖“红色富矿”让党史学习教育“满载而归” 34
@党员干部 不负“湘遇” 做时代有“心”人 37
写好“红”的篇章 擦亮“红色资源”时代价值 40
循迹“湖南之行” 写实乡村振兴“心得日志” 43
“谷”中蕴古意 “兴”中谋新篇 47
乡村振兴:溯源“文化之履”书写“共富传奇” 50
感悟总书记“湖湘足迹”里的“粮”苦用心 54
追寻“湖湘足迹” 走稳“赶考之路” 57
循迹“湖湘之行” 传承“红色基因” 97
汲取红色成长“养分” 茁壮干部“成材”大树 100
循迹“湖南之行”弄懂“何以中国” 103
胸怀“国之大者” 感悟“粮”苦用心 106
常悟“百年党史” 常守“零”之道 108
循迹“湖南之行” 踏稳“三立”发展新台阶 111
读懂“湖南之行”,写好“四季篇章” 114
紧扣“赋分点” 答好中部地区崛起“高分卷” 116
“寸劲发力”让基层减负“见真章” 119
循迹“湖湘之行” 做好选调“减法” 122
不负“湘遇” 不负“三心” 124
乘东风踏春山 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127
立足新起点 向“新”提“质”行 129
基层减负提质效 132
做好基层减负:当从“指尖”连到“心尖” 135
追随春日足迹 寻找“路上”的答案 138
读懂“湖南之行”绘好“农业强国图” 141
从“湖南之行”中解锁青年干部的“成长密码” 145
从湖南调研中做到“三好”学生 148
沿“湖南足迹”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从“湖南之行”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坚定信心。广大党员干部当沿着“足迹”,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策马扬鞭、披荆斩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华丽篇章。
沿着学院“足迹”,驻足感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走好新时代教育强国之路。“为治以人才为本,人才以教化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说:“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根本保障,突破教育强国的难题,因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才是教育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依靠,因此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闭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沿着企业“足迹”,驻足感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沧海桑田,走好新时代创新强国之路。“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在这方面都可以大有作为。”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固本培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耦合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沿着街区“足迹”,驻足感悟“大泽滂流古国光,源源化雨遍洪荒”的悠悠文化,走好新时代文化强国之路。“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奋斗征程,焕发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历史主动,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夯实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沿着田间“足迹”,驻足感悟“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的国之大者,走好新时代农业强国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德市走进田间时强调:“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问题,我国以占世界少量的耕地与淡水资源,就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一成绩难能可贵,但也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只有常备不懈、立足长远,方能遇事不惊、临危不乱。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点滴小事做起,带头落实“光盘行动”,免于“临渴而掘井”;坚持自力更生,积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湖南之行的“殷殷嘱托”
在“两会”闭幕一周的重要节点,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的关键年份,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来到湖湘大地,深入学校、企业、老街、村庄考察指导,意义重大深远。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殷殷嘱托,赓续湖湘精神,以敢闯敢创敢干的韧劲和尽心尽力尽职的担当一一回应,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回应“立德树人”的殷殷嘱托,深挖精神富矿,镌刻“育才为国寸心丹”的热烫初心,以乐教爱生、赤诚奉献的真挚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重点关注红色资源如何发挥立德树人作用,语重心长地指出“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殷殷嘱托,做心怀党和人民的“大先生”。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立德树人工作结合起来,用好韶山毛泽东广场、平江起义旧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等红色遗迹“教室”,“桂东寨前圩誓师”“半条被子”等文物史料“教材”,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英雄模范“教师”,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培养好拥护党的政策方针、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让更多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建设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