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寄一段家国梅香 谱一曲时代长歌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班的*,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寄一段家国梅香,谱一曲时代长歌》。沧海澹澹,高山奇伟;巍巍中华,熠熠生辉。回望百年的民族复兴史,先辈的家国情从无到有,拓展宽度,提升高度,使爱国由少数仁人志士的肺腑心愿转变为全民族共同的信仰,使家国情怀从“吾爱吾国”的热血扩展为心系全人类的担当。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给予我们代际间共享的信仰,逐梦之路,也必将由你我共同筑造!站在新时代的节点回望,代代国人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共同书写一条星云灿烂的家国篇章。欲为家国除弊事,脚踏实地筑未来。家国篇章,中国人经历过从无到有的挣扎求索。“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或许在方志敏烈士的时代,梦想被现实挤压得狭窄,这种信念还是一种奢望,然而仁人志士还是从狭缝中站了出来——“假如这世上没有了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他们弃医从文,投笔从戎;“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他们用满腔热血对撞封建顽固,精忠义胆,心系家国。他们用生命诠释家国情怀,成为这段传奇史诗最伟大的奠基人。国人的家国情怀,随民族的独立大大拓展。“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若说近代以来的爱国还局限于少数仁人志士,那么新中国的成立便让爱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共同信仰。对祖国的热爱,是它令钱学森历险数载,跨越重洋归国效力;是它让邓稼先牺牲身体,换得成就“两弹一星”;是它激励周总理鞠躬尽瘁,治国理政直至生命
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最后,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份家国天下的生动践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若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