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
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为推动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指引。
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房地产领域,7月18日,此次大会公报明确提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
今年以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化解风险。”浙报传媒研究院院长丁建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指研究院研报指出,全会强调化解房地产风险,也意味着“稳市场”“去库存”政策仍将进一步落地落实。
重中之重
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其中,公报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
今年以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将房地产列入到“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板块中;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时再次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其中,提到“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等;
5月21日,在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立峰强调,当前,要统筹做好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相互交织风险的严防严控,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构建防风险长效机制
可以看到,2024年以来,各部委已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化解房地产风险,“稳市场”“去库存”举措不断落地。年初,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随后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助力企业项目获得融资支持;6月金融监管总局和住建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完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提高“白名单”项目质量。
5.17房地产“一揽子”新政出台,更是大幅提振了市场信心;央行明确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于收购企业已建成未售商品房,随后广州增城区、杭州临安区以及贵阳、临沧、惠州等城市均发布“国企收储未售新房”的相关公告,“去库存”举措也在细化跟进。
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模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房地产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亦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而于实操层面,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以及“平急两用”的配套措施这“三大工程”的推进,被业内视为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破题关键。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利民之举,也是发展之计。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各地仍充分重视保障性住房筹建工作,包括上海、杭州、福州、济南等多个城市已取得新进展。例如,上海在“十四五”期间已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保租房)37.6万套,完成规划新增总量的80%。加上“十四五”之前筹措供应的房源,上海已累计建设筹措约51.3万套、供应31.9万套,分别占“十四五”期末规划总量的86%和80%;
2024年,是城中村改造的启动之年。7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消息,全国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78亿平米的建筑改造;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取得一些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国第一批54个大城市已谋划推进了3000个左右“平急两用”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等9家银行共授信审批“平急两用”设施建设项目300多个、额度超过1400亿元。如今,结合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内容,分析人士认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是与房地产领域相关的工作要点,预计后续在这些方面还将持续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指研究院强调,除了以上内容外,本次二十届三中全会亦提出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住房来说,未来“好房子”的建设不可或缺,打造“好房子”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