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主题研讨材料汇编(3篇)
目录
1.对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2
2.把牢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战略定位 6
3.从意识形态角度谈高校公文处理信息化 13
在鱼龙混杂,管理混乱的现象。尤其是现在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任何人都可以是消息源,信息传播几秒钟便能人尽皆知。而其中就有一些不法分子或者“愤世嫉俗”者,故意编造传播不实信息,这都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极大挑战。
3.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挑战。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而在当前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许多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难点焦点问题短时期内很难解决,导致部分职工出现消极情绪,歪曲思想,甚至信仰缺失,宗旨意识、奋斗意识、奉献意识等淡化,个别人甚至发生违法乱纪的现象。要推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二、加强国企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创新
1.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责任落实。一是全面强化党委对抓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完善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企业党委要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积极主动在党委会、专题工作会上进行协商议定、安排部署,贯穿于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后勤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三是定期分析研判,细化工作任务,严格督导考核。尤其要抓好管好关系企业发展建设的大是大非和原则问题。
2.领导干部要主动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领导干部是企业职工中的先进分子,必须主动提升自身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一是要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提升工作能力。要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意识形态难点问题,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潜移默化的对职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三是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强化宗旨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同时做到坚决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腐朽思想,自觉反对歪风邪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教育职工。
3.持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一是抓好正面的宣传教育。坚持正面宣传教育,是我们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要及时对过去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提升;二是用好管好新媒体。在利用好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同时,要加强网络净化和舆情监管等工作,主动甄别处理虚假、错误信息,并对激烈言辞进行主动回应和引导;三是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化、项目化。将意识形态工作进行量化分解,按照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规范,强化督导考核。
三、为国企意识形态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1.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薪酬分配直接牵涉职工切身利益,关系企业和谐稳定,也是影响职工意识形态最为重要的因素。国企薪酬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综合考虑地域因素、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多方因素,建立健全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同时将职工的个人价值和工作绩效作为企业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和参考。重点加强对薪酬分配的定期评估,及时听取职工的意见反馈,不断改进提升薪酬分配制度。通过良好薪酬分配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充分激发全员积极主动性,推动企业持续高效发展建设。
2.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健全完善、公平公正的企业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是职工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职工意识形态最敏感的问题。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以德为先,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人才选拔任命到重要岗位和部门。根据企业实际,建立不同岗位、不同人才之间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评价机制,让所有职工都能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参与到推动企业发展建设的实践竞争中去。
3.全面优化提升职工工作环境。坚决树牢“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的理念,时刻将职工的需求和利益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去详细考虑、具体部署和扎实落实。要抓好企业安全管理,搞好后勤服务,确保职工工作安心、吃住舒心;要关注职工的成长,帮助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丰富的学习及培训机会,多层面、多角度提高职工的修养和素质;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职工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必须全面认真掌握情况,科学合理进行研判,结合实际创新举措,积极应对当前意识形态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才能营造一个全员向上,稳定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把牢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近年来,xx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把好思想导向、舆论导向、文化导向,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工作有效路径,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风险防控,进一步凝聚全市团结奋进的思想共识。
一、加快夯实政治理论学习根基,把“指导实践”转化得更加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xx坚持以“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总要求,持续深化思想理论建设,有效提升各级党员干部思维层次、素质能力水平,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
以理论学习“汲取钙质”。重抓中心组、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带动全体党员和引导广大群众多形式、分层次学习,确保“全面学、全员学、全覆盖”。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在景区、文博场馆、邻里中心等场所设置学习区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学习、微宣讲、微文艺、微分享”活动,鲜活化、立体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全覆盖,采取集中学习、辅导报告、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学习,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县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220余次。上线xx市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网上展馆,“学习强国”xx学习平台推送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文章73篇,引导激励全市上下增强发展信心、汇聚强大共识。
以理论宣讲“播撒火种”。党的理论宣讲承载着推进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的重要任务。xx高度重视面向各类群体的特色宣讲工作,整合先进典型,组建乡村贤达、“百姓名嘴”宣讲队伍,整合理论专家、“百姓名嘴”、大学生宣讲志愿者,推动二十大精神深入项目园区一线、机关单位、村居社区、校园军营、媒体网站、街区场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截至2022年11月底已开展理论宣讲2000余场次,受众近30万人次,用“乡音”传“党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