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推动发展促民生工作情况总结
某区推动发展促民生工作情况总结
XX区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立足深化对商圈“三新”组织和流动党员的教育引领,凝聚“三新”发展力量,着力增新智、开新局、创新效,狠抓XX成效转化,推动XX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以学为基,走深走实增新智
搭建学习平台,聚力“三新”群体。积极开展“双找双晋双提升”行动,通过实施开展企业大走访、党员大摸排活动,将组织建立起来,将人员汇聚起来,将资源利用起来。持续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活动,将商圈内不同类型的13个党组织和200余家“三新”组织联合起来,创建林达商圈“党建共盟·商圈同盟”品牌,建立商圈党建共商共议共学机制,有效将小型、分散的“三新”领域党组织和党员汇聚起来,共同参与学习与治理。XX期间参与学习的党员82名,其中“三新”领域流入党员14名。
创新学习载体,活跃学习氛围。聚焦“三新”党组织和党员类型多、范围广、流动大的特点,有效避免“工学矛盾”,依托“三会一
凝聚商圈力量,组示范队伍。按照“党建+公益+服务”的思路,联合辖区内驻区单位、“三新”组织和新就业群体,组建知识宣讲、法律援助、治安维稳、环境保护、商户诚信监督等5支志愿者队伍,在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增设便民服务窗口、电工免费检修、商圈安保服务、党建业务指导等“党员示范岗”,为商圈职工、社区群众、入驻商户提供送服务、送法律、送安全、送文化、送经验等“五送”活动100余次,完成急难险重攻坚任务2次。
吸纳商圈群体,强志愿服务。深化“党组织+网格化”治理模式,细化商圈网格7个,组建网格党小组7个,以“力量下沉·网格赋能”行动为抓手,广泛吸纳下沉干部、青年党员(团员)、新就业群体志愿者73名投身社会实践。在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设学生托管中心,提供“护苗课堂”服务16次,受益学生500人次,开展重阳节爱老敬老等5项志愿服务活动,惠及老年群众300余人。
三、以实为要,对标对表创新效
“三新找题”变“联盟解题”。积极引导“三新”党组织和党员到街道社区报到,充分发挥外卖员、快递员、代驾等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的工作特性,通过邀请兼任“移动助理网格员”,分片区组建以外卖员、快递员为骨干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开展社情民意传递、问题需求收集等工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商圈党建格局。XX开展以来,收集意见建议70余条,帮助协调解决场地租赁、员工招聘等问题40余个。同时,发动“三新”组织党员充当深化文明城市创建“随手拍”、治安管理“活探头”,解决各类安全隐患18件。
“传统普治”变“现代智治”。落实“网格化+信息化”智慧社区创建工作理念,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技术,打造林达商圈智能化党群服务平台,运用独特的时间、空间信息编解码技术,实景化商圈网格,全覆盖关联辖区“人、地、物、事、组织”。以“智慧社区”“红城微家”进行线上问题收集、“力量下沉·网格赋能”开展线下行动,发挥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优势,持续做实“一学四单”机制,建立健全问题“收集—分类—化解—反馈”闭环管理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30余件。
“问题清单”变“满意清单”。集聚商圈人、财两大核心资源优势,反哺于小区治理提升,推动民生实事的落实。XX开展以来,组织党员和干部和“三新”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楼宇100余人次,召开群众会3次,联合商圈企业开展“爱心企业走进社区温暖行动”慰问走访困难家庭13余户,协同落实推动小区室外休闲场所打造、辖区小学实践基地改造等惠民便民的重点民生实事4项,让XX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