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材料:“四路径”走出景美人和“新大寨”
乡村振兴典型材料:“四路径”走出景美人和“新大寨”
走好党建引领路,从“组织强”迈向“全域强”。*党总支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以社区“两委”换届、村级组织“大岗位制”为契机,逐步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并通过实施党组织规范化达标创建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加强党总支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社区党总支荣获市首届“十强支部”。通过持续发挥“两个作用”,切实推动社区从“组织强”迈向“全域强”,如今的大寨,已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美丽村庄、美丽乡村,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云南省“绿美村庄”,市第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强村”。
走活融合共建路,从“环境美”迈向“生活美”。社区坚持“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立“一周一清洁、一月一大扫”村庄保洁机制,形成户集、村运、镇处理的垃圾统一处置模式。成立“护海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公共区域、小海湖面清理行动,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及小海环境质量。通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项目,将AAA级旅游景区、传统村落和小海连为一体,把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农户”、自筹资金打造观光农业及招商引资转租主题餐厅等模式,每年实现增收57万余元。通过“项目推动”,建成并出租傣泐民宿酒店、民族特色小吃街,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通过实施小海形象提升工程,充分带动旅游业发展,实现集体经济稳步增长。通过积极向外宣传推介,大寨知名度及吸引力逐渐增强,成为无数人周边游的首选地,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全面带动了群众特色农产品、特色小吃等销售收入,实现“家门口”的就业增收,群众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正朝着农村有景看、农民有活干、农业有钱赚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