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座谈会发言(五篇)
一、以青春之“我”赶考逐梦
鲜衣怒马少年郎,我就是我。我的个人履历,可以称之“三门”干部,即“家庭门、学校门、机关门”干部。从这“三门”里面出来的干部,优势十分明显,就是填写简历的时候,基本上三句话可以“搞定”。人生履历还有很多“空白”,恰是我们年轻干部最大的优势,有无限可能描绘缤纷色彩。这时的我是简单的我,向阳而生,初心满怀。尤记得18年到XX后,参与的第一项重点工作是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一年多时间里,跑遍了全县镇村,完成了从“来时满身书卷气”到“归去两袖泥土香”的转变,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年疫情爆发,第一时间返威赶往新场高速路口布控,正值春节,志愿者凌晨送来的汤圆、返威人员有序配合、车辆鸣笛致意,让我感受到XX这座城市的温暖,见证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骑骏马踏平川,我不是我。在县委组织部,我牢固树立了“五个一辈子”的组工信念,明白了“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我也不再是我,是披星戴月赶路人。以前人们都在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这句话我有了新的感悟。“数”,就是对基层工作心中要有数、手上才有招,还得善于获取、分析、运用数据;
二、微光成炬初心常砺
萌新,碰壁乃常态——俯下身来静心学。初入单位的我,刚开始面对工作比较迷茫,做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着实让我苦恼了一阵子,不懂的地方太多,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工作问题,还不够细心总犯错,有时会因为工作不知从何入手而感到沮丧,也会因为写不出材料而心急如焚。但我坚信“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通过平时对政策法规及报告文件的阅读钻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和悉心指导不断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积极尝试写作和实践锻炼不断熟悉掌握各项工作业务,我慢慢发现的自己工作都有了头绪、有了思路现,逐渐的进入了工作角色。
逐渐熟悉工作,偶有失误——细节决定成败。注重工作细节,细节决定成败。首先要把日常工作制度化、流程化,有了科学合理的制度,工作才有指导,有方向。其次,就是在制度的指导下,抓好每一个细节。对我们来说就是每份文件、每个工作细节都要处理好,每个项目都要清晰掌握来龙去脉,同时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是必要的。工作中要多思考,善于运用统筹方法,提高效率;善于从纷繁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找到规律、把复杂事情简单化;要注重与外部单位、本单位人员的沟通方式,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在学习中做到温故而知新,不断给自己充电,注入新鲜血液,更新知识和思想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在发改工作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熟悉、吃透上层的相应政策、布局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瞬息万变,对发改干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认真学习理论、学习政策、学习业务,才能更好适应发改工作。只有争做专家型干部、复合型人才,才能做好发改工作,当好政府的参谋。
适应新环境,自省、成长。去年9月,我被组织选派到小河镇复立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深感使命之重,不断强化自身实干作风,抓牢各项工作、制度。与农户交心沟通,明户情,与村干部同工作、晓村情。尽心为民排忧解难,助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深切体会到这份工作与以往工作的不同。我们每一位同志的工作都切实的关系到身边的群众。
三、以担当彰显力量做“肩上有责”的新青年
坚定信念,唯有信念才能找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讲到“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做为一名驻村选调生,我始终坚持以“深接地气,就是读懂群众、读懂民情”为指引。从不熟悉先锋村到走遍先锋村,从不认识村民到荣幸地成为村民,我逐步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基层公务员、从他乡客到家乡人的转变,在基层肥沃的土地上汲取营养、扎根成长。去年八月,正逢旱季,村里仅有的几口蓄水池也见了底,庄稼逐渐枯萎,唯一的提灌站也年久失修,面对群众用水难的问题,我积极与上级领导沟通反映,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争取,先锋村获批新建一座提灌站、一口蓄水池,目前项目已纳入水利局2024年项目计划,并获县政府批准。基层工作无小事,事事关乎民生、件件关乎民心;通过基层锻炼,我深深地理解了,“让群众听懂、学会、用好”才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工作的归属地。
担当作为,唯有担当才能成长。在水利局工作期间,我看见了各位领导同事为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挨家挨户走访、钻草丛看点位,也看见了防汛抗旱期间全体干部职工的坚守,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肩上的责任。水利工作是社会发展之基,民生之本,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是我们水利人的工作总目标,我们坚持以打造高标准、高效能现代化水利设施为抓手,以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面乡村振兴。做为新一代的水利人,要敢担当善作为,绝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多做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之事,做到时时放心不下、时时放在心上。
努力学习,唯有学习才会进步。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习伴随人的一生,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虚心学习。我坚信,今天多学一点,明天就有进步,今天踏实工作明天就会有提高。还记得第一次送材料,被领导问得一问三不知;第一次汇报工作,漏洞百出;那种感觉无比的惭愧,无比的自责。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能“被问倒”,要做一块高效能的“蓄电池”,不间断地持续充电;曾为弄清工程项目推进流程,一口气把《XX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读了五六遍,现在想想,正逢青春年少,就应有破釜沉舟的勇气,逼迫自己成长。
四、担当重任不负荣光
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高尚师德。2016年,我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考入XX县镇西镇中心学校,这是一所西眺巍巍老君山,地处食品小镇的一所乡镇中心学校。学校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级乡村少年宫、全国第4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我校逢会必学法、必学师德、必学警示案例,同时开展师德宣讲、一风带三风等活动。在活动中我的身边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光荣的教师形象:带领十几位老师深入学生家中割菜籽,挖小葱的是陈老师;得知本班孩子的父亲患癌卧床,又失去母亲,父子俩吃饭难,长时间给父子二人送饭菜的是付老师;及时送医,成功挽救一位学生生命的是周老师;左腿骨折仍杵着拐杖坚持上课的是梁老师等等,这些老师们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中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回望教育之路的七年间,记不清多少次早来晚走,记不清多少次与学生推心置腹的交谈,也记不清多少次不顾疲惫赶着家访。更记不清多少次利用休息时间钻研教材,在网上观看和学习优秀课例,参加国、省、市、县的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个人素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涵养高尚师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默默发光。
敢于担当作为、提升专业素养。毕业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22年12月任镇西镇中心学校教科室副主任。其实我们学校现有许多和我一样的90后年轻教师。在工作中,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挑重担。带领老师们申请了8个立项课题,组织了45岁以下年轻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新课标培训”“梦想课堂”筑梦沙龙、“青蓝结对”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拓展专业知识。回望身后的教育之路,感恩XX县教工委实施的“青蓝工程”计划,我通过教工委组织的规范化培训,一步步成长起来,并在2021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