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培养以"小"聚"大"的实践探索报告
x区融媒体中心是x省首批试点建设的县级融媒体,在推进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立足单位小、人手少、发展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建设好新时代融媒体主流宣传阵地,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向内挖潜增效,“融”优队伍,“创”出精彩,催生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推动融媒体中心健康发展。
一、推行兼岗兼职,打造有战斗力的精锐团队
x融媒体中心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x名,实际在编在岗x人,聘用人员x人。在x省淮安市所有区县中编制数最少,在岗数最少。从事新闻业务的x人中,x周岁以下仅x人,x-x周岁x人,x周岁以上的x人,人员年龄结构偏老化,思想认知和知识结构都难以适应新媒体“快、准、精、活、巧”的发展要求。由于地方政府对事业单位一直实行人员紧缩政策,中心空编、减员的趋势日益严重,正常运转的压力日益增加。只有向内挖潜,向现有的人才要生产力,才能解决发展问题。培养“提笔能写、举机能拍、拿麦能讲”的一专多能、全能型人才迫在眉睫。
(一)实行兼职兼岗,培养全媒人才
通过打破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的固有身份,实行兼岗兼职制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记者不再严格区分摄像记者、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岗位,编辑不区分报纸编辑、电视编辑、新媒体编辑岗位,播音员(主持人)不区分广播节目播音员、电视节目播音员岗位。所有记者编辑以一业为主,同时实行兼岗兼职、轮岗学习,每名记者编辑至少具备两项新闻采编能力。例如:文字记者以文字采写为主,同时要学会摄影;摄影摄像记者也要学习写文稿,同时摄影记者还要学习摄像,摄像记者也要兼顾摄影;播音主持要学习采访、编辑技能;编辑都要学习采访、摄影、摄像。通过一年的兼职兼岗轮训,所有采编播人员基本能够掌握两项技能,部分人员成长为“提笔能写、举机能拍、拿麦能讲”的全媒体人才。
中心成立之初,一般活动都安排文字、摄影、摄像三名记者采访,现在一般活动只安排一名记者,完成视频、图片、文字采编任务。通过兼岗兼职换岗轮训,人员使用效率大幅提高。现有的x名新闻业务人员中,原来能采访的仅有x人左右,现在需要时能派出x人,尤为短缺的文字记者也能派出x人左右。2023年“两会”、党代会、区委全会等重大活动报道中,人手不够用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发稿量比往年明显增加。
(二)紧盯业务提升,促进人岗融合
在实施兼职兼岗后,中心积极组织采编人员开展各类培训,通过外出培训、现场实战、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综合业务素质,适应媒体发展需要。
2023年,中心安排一名记者参加“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业务骨干省媒见习培训”活动,安排两名记者前往市级媒体跟班锻炼,培养骨干。中心在组织采编人员参加各类线上培训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一期线下新闻业务提升培训班,邀请省级媒体、市级媒体业务骨干授课,传授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此外,每周一召开新闻策划会,设立“学、晒、评、议、讲”x个环节,通过学业务、晒成绩、评稿件、议选题、讲思路,帮助采编制播人员提升业务水平,迅速促进人岗匹配。同时,开展“传帮带”工作,各类兼岗人员结对互助,以平时采访活动为实战阵地,互换岗位开展采制编发等全流程操作,相互指导学习,在实战中迅速提升实务水平。2023年中心开展各类学习交流培训活动x余场次,参训参学人员x余人次,x名新闻业务人员中明确了x个兼职岗位,且均能胜任兼职岗位需求。
(三)立足目标任务,精进专业能力
在全面提升新闻业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中心积极推进实施精进计划,瞄准头部新媒体、大台、大报、大网,着手培养中心自己的“大V”“名记”“大师”,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创作精品优品,专门主攻各头部媒体。例如,青年记者王平勤奋好学工作踏实,中心选派他进入x卫视跟班学习,重点学习新媒体作品策划制作。2023年第x季度,他策划制作的动漫作品《x》获得省县级融媒体优秀作品评比三等奖;资深摄影记者x新闻敏感性强,专业视角独到,中心支持他成立了“x摄影摄像工作室”,每年在新华社、央视等国家级媒体发表视频和图片新闻作品近百篇,被新华社x分社评为“20x年度十佳签约摄像师”“2023年度优秀签约摄影摄像师”;青年编辑郭婷婷在新闻实务中不断锤炼,成长为新媒体编辑业务能手,近几年在“学习强国”x平台发稿x条,“学习强国”发稿量、采用量在x通讯站中一直名列前茅。
二、创设融创小组,人尽其才激发干劲活力
x区融媒体中心大部分采编人员都兼职其他岗位,虽然能够实现“一专多能”的目标,但是存在能而不精,无法高效创作精品内容的问题。x融媒体中心在人员配置上做文章,推动成立融创小组,打出差异化组合、优势互补组团和全员任务细化组合拳,弥补效率不高和精品不足短板。
(一)深耕新闻沃土,推动争先创优
2023年下半年,x区融媒体中心成立了以副总编、副主任为领队,各业务科长为组长的x个融媒创作小组,除了领队外,每小组成员x-x人,分别配置文字、摄像、摄影、外景主持、新媒体等岗位人员。每个小组侧重深耕一个领域,分别是工业商贸、农业水利、文旅教卫、民生实事、城建交通、党群政法。在各领域每月策划一批重点选题,分解到各融创小组,采访时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刊播需求,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发布”。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各个小组对自己深耕的领域越来越熟悉,有利于优秀作品的创作。
(二)开展头脑风暴,彰显团队力量
各融创小组在采编实践中,依据每月选题方向,每周确定一个重点选题,开展“头脑风暴”,集体讨论后确定采访选题、采访内容、步骤等。要求每次组团采访都要完成报纸、电视、新媒体内容各一条,有时还结合采访内容剪辑制作小视频、花絮等新媒体作品,通过全媒体矩阵平台发布。在采访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交叉轮岗,在实战中锤炼“多能”。融创小组经过x个月的运行,累计开展集中组团采访x多次,生产融媒作品x多条,其中主题类重点报道x多条,x多篇作品被学习强国x平台采用,x多条被央视、省电视台、荔枝云、交汇点等省级以上媒体刊播。
(三)定期评优评先,激发创作热情
x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好每周策划会这一交流平台作用,认真细致开展“晒成绩”“评优稿”活动。每个融创小组、每个一线采编人员都拿出一篇上周的“得意之作”,放到团队所有人的“放大镜”下,充分讨论交流作品构思、采访、撰写、制作流程,发掘作品亮点,品评问题不足,提出整改思路,促进作品优化完善,同时进行无记名投票打分,按照周、月、季度积分,最终作为年底申报各级新闻奖和小组、个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这一创新举措极大调动了新闻采编人员的创优创新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实干争先的工作氛围,主题报道、深度报道作品明显增加,新媒体作品数量增加,质量明显提升,新闻宣传质效不断提升。
三、坚持凝心铸魂,内外增压推动事业进步
x区融媒体中心将全员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育贯穿融媒事业发展全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绩效考核和选树榜样典型,凝心铸魂,增强全员的责任意识、使命担当,为融媒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