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
(一)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三中全会,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指引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
(二)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改革,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
不断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四)坚持系统观念。全会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三、扎实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会提出,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一是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相关学科专业。二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三是要完善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会强调,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一是要强化基础研究,鼓励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二是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三是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全会提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一是要改革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二是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三是要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会强调,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二是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三是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五)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全会提出,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一是要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二是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与国际科研合作,提升学术影响力。三是要培养国际化人才,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