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2024年8月6日)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 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前言QIANYIN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
01总体要求目 录02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03涵养高尚师德师风04提升教师专业素养05加强教师权益保障06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总体要求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总体要求融入教师培养、发展,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坚持教育家精神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建立完善教师标准体系,纳入教师管理评价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总体要求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目 标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加强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建设第二部分
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健全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 统筹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等资源,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掌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 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充分发挥教师、师范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注意做好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把教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党建带群建,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
涵养高尚 师德师风第三部分
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三)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在教师聘用工作中严格考察把关。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 各级组织人事和教育部门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及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与教育督导、重大人才工程评选、教育教学评估、学位授权审核、学位授权点评估等挂钩。 学校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压实高校院(系)主要负责人责任。(四)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坚决抵制损害党中央权威、国家利益的言行;模范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自觉捍卫教师职业尊严;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形象得体、言行雅正。 加强科研诚信与优良教风学风建设,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通过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
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五)加强师德师风培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养的必修课,作为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任务,使广大教师把握其深刻内涵、做到知行合一。 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 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教材资源。 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专题研修。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涵养高尚师德和教育家精神。(六)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严重师德违规行为,从严从重给予处理处分。 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 各地各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巡视巡察和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 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予以严肃问责。
提升教师 专业素养 第四部分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建设,全面提升师范教育水平。 坚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第一职责,强化部属师范大学引领,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 以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为引领,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院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 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 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 深化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优化师范院校评估指标,改革师范类专业认证,支持师范专业招生实施提前批次录取,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师范院校普遍建立数学、科技、工程类教育中心,加强师范生科技史教育,提高科普传播能力。 加大对师范类专业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的支持力度。 加强培养基本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英才教育师资培养。 强化紧缺领域师资培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 推动相关高校优化课程设置,精选课程内容,夯实师范生坚实的学科基础。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强化学科素养提升,推动教师更新学科知识,紧跟学科发展。 加强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培育一批引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的骨干。 将高校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教师站在学科前沿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模式方法。 适应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趋势,支持高校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加强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 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强化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 完善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体系,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 支持高水平大学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教育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优化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 健全高校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