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三农”气象服务作为重中之重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之大者”。14亿多人口的中,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牢牢稳住了农业基本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起点上,农业生产越往前走挑战越大。这不仅源于刚性需求持续增长、稳“量”提“质”要求高,也来自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近10年,我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多亿斤。尤其是在农业现代化蓬勃发展、智慧农业转型升级、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的当下,亟待更充分发挥精细气象服务“趋利避害”的作用,全面提升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胸怀“之大者”,把稳贯彻党中央务院决策部署的“方向盘”。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支撑,气象为农服务一直以来受到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要求,务院出台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要求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中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三农”气象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一方面部门合作高位推动,2023年省两级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
践行大食物观,锻造赋能特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积极响应做好“土特产”文章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战略需求,中气象局积极探路,力求“特优区建到哪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就跟到哪里”。联合农业农村部、家林业和草原局先后认定苹果、茶叶、柑橘、甘蔗、海洋牧场等三批25个家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为地区优势农产品发展打造气象“助推器”,以规模化发展产生集约化效益,其中陕西苹果气象服务贡献年均超过8亿元。中气象局将持续发挥家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将好做法总结凝练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勇于担当有为,下好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的“先手棋”。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工作,是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农业防灾减灾的有力科技支撑。距离我上一次开展普查区划已有40年,随着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社会需求等发生显著变化,急需形成更现代、更精细的普查区划成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提出明确要求。经过多年精心筹备与推动,中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今年共同启动试点工作,选取农业气候变化较敏感且具有一定基础的7个省份,开展省市县四级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我们将坚持“边普查、边应用”,摸清试点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底数和变化规律,建立可操作的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基本范式,并立足全编制中农业气候区划图,积极利用普查成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后续全推广筑牢基石。
强化部门合作,打好息共享、融合发展的“组合拳”。牢牢把握农业防灾减灾主动权,离不开气象与农业农村两部门的精诚合作。长期以来,中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在联合会商、风险预警产品发布、家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在服务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携手前行。放眼未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离不开农业气候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呼唤打造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保障模式,智慧农业提档升级尤需激活农业与气象数据融合发展的潜力。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将持续握紧合作之手,把常态化联合会商与调研、预警发布等合作机制做得更实,让创新性科研攻关、数据融合应用等探索步子迈得更大,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韧性,共同为建设农业强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中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