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五个聚焦"推动口岸经济新发展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有天保、都龙、田蓬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24个边民互市点,在云南省对越口岸中占50%,是云南省乃至大西南地区进入越南,走向东南亚、南亚最重要的陆路通道之一,在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文山州立足实际,全方位深挖口岸发展潜力,促进口岸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文山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排名云南省第二;全州口岸完成进出口货值2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0%。截至2024年5月23日,完成进出口货值1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
聚焦国家发展大局明确文山的发展目标。文山州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前哨。随着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文山州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2021年5月,文山州与越南河江省签订《中国文山州人民政府和越南河江省人民委员会2021—2025年合作规划》,加强友好交流,提高全面合作成效。双方达成共识,将双方打造成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友好合作典范。通过拓展贸易渠道、加强产业合作、促进民间交流等方式,在推动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中贡献文山地方力量,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聚焦短板弱项抓基础设施建设。针对3个口岸都仅通公路且等级不高、相互间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物流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等短板弱项,文山州围绕“通高速、修铁路、建机场、造码头”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枢纽。同时推进物流通道和仓储设施建设,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口岸设施升级改造,启用“边互通”APP等,确保边民互市贸易真实性和操作方便快捷;通过5G、AI等技术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口岸,提高通关效率和便利水平。交通设施的改善和数字化的应用,为文山州口岸经济加速度发展提供了保障。
聚焦资源优势抓产业转型升级。文山州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多彩。以绿色铝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三七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温带果蔬为代表的高原特色农业基础坚实,与越南形成了资源互补。在口岸经济发展中,文山州立足自身优势,一方面抓特色产业发展,如麻栗坡县的魔芋、富宁县的八角和绿色铝等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抓落地加工,如天保口岸2022年实现“落地加工”零的突破,2023年建起乡村振兴示范园,引入干果、茶叶、米线等加工企业,“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边民+合作社+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边民+合作社+加工企业”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还积极发展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跨境旅游方面,已经举办中越(麻栗坡)国际商贸旅游交易会暨中国天保—越南清水口岸恢复开通30周年庆祝活动、天保口岸的中越村寨斗牛比赛,都龙口岸“国门街”每周六聚集中越边民五六千人,为落地加工与边境旅游、跨境旅游的融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聚焦区位条件抓协同发展。文山州与越南河江省、老街省接壤,区位独特,协同发展条件良好,天保口岸已获批成为全国进口泰国水果指定口岸之一。文山州以天保口岸为龙头,统筹推动都龙口岸、田蓬口岸同步发展。如天保口岸规划了3个园区,从落地加工、分类别精深加工和物流等方面着力;田蓬口岸从近期、中期、长期考虑,布局建设落地加工、边境旅游、口岸贸易物流等项目;都龙口岸引入电商及外贸进出口企业助力口岸经济发展。同时还积极与国内其他地区开展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口岸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聚焦营商便利化抓服务质量提升。文山州以服务口岸经济发展为导向,着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州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定期与越南河江省积极会谈,完善双边贸易、经济技术、人才等合作机制;涉口岸管理的多家单位如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沿边中心、口岸办、海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常态化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并密切联系企业,共同为高水平开放提供服务和保障。如天保口岸积极推行“预约通关”、“5+2”工作制、出入境货物“预申报制度”;设置“通关绿色通道”;申请延长通关时间;报关企业“单一窗口”运用率达100%;开展“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活动,服务企业,解决企业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组织企业代表出访越南考察市场;组织企业参展南博会、东博会,进一步融入国内、国际市场;富宁县出台6条促进田蓬口岸通关便利化鼓励措施;都龙口岸自2023年通关以来在政策宣传引导、对外交往等方面主动服务企业。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提高了企业满意度,助推了企业向外拓展业务。
(作者系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
段雪梅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