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展现中央企业新担当
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丰硕成果,深刻总结宝贵经验,郑重宣布八项行动,为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中央企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坚定支持中央企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深化与共建国家的互利合作,为实现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响应重大倡议,中央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创造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此后多次在不同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方案破解全球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10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投身共建“一带一路”伟大实践,在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为共建国家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有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23年10月,中央企业累计在140多个共建国家投资合作项目超过5000个,涉及金额超过1
亚、中东、欧洲16个国家,有效提升区域通信能力、促进信息走廊建设。
(二)积极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中央企业坚持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等环节执行国际规则,讲国际语言,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注入了“润滑剂”和“催化剂”。
——标准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对接国际先进规则标准,以优势产品和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我国规则、技术、标准走出去,牵头制定移动通信、特高压等重要国际标准超过100项,强化民航、建材、物流、水电等多领域标准合作。
——市场化合作机制落地见效。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与有意愿国家的企业开展三方、多方市场合作,建成了中白工业园、赞中经贸合作区等20多个产业园区,投资了中沙延布炼厂等170多个油气项目,建设了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能源工程,打通了中亚、中哈、中俄、中缅等油气输送通道,有力促进各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数字化合作机遇共创共享。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势,加强同共建国家企业在数字领域的对接合作,在沙特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将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打造成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以新业态、新技术赋能当地产业升级,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三)全力促进民生领域“心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积极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践行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理念,聚焦当地所需、发挥自身所长,推动资源向民生项目倾斜,架起了同共建国家人民的“连心桥”。
——实施了一批惠民利民工程。积极开展民生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民生设施建设,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为超过400万户家庭送去光明,科特迪瓦城市供水项目使230万人受益,尼日利亚卡诺灌溉项目有效缓解了当地粮食短缺问题。
——解决了一批就业民生问题。积极贯彻本地化用工原则,带动当地近百万人就业,全方位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海外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海外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积极设计或建设各类医院,高质量打造非洲疾控中心,新冠疫情期间累计向共建国家等提供7.3亿剂疫苗和大量医用口罩,为全球抗疫注入中国力量。
——打造了一批绿色发展样板。严格遵守东道国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携手推动绿色发展,打造了哈法亚等绿色现代化油田,建设了吉赛水电等一批风光水储清洁能源项目,把蒙内铁路建成生态环保之路,在与巴西水资源合作中破解了困扰当地30多年的水生态平衡难题。
中央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10年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是各国企业携手同行、互惠共赢的广阔舞台,具有强劲的韧性、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二、坚守合作初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总结了三个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是过去10年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也是新阶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重要保证。新阶段新实践,中央企业必须珍惜重大成果,传承宝贵经验,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的更大成果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互利共赢的鲜明导向。“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破解人类共同发展难题,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孤立和封闭没有出路,合作和开放才是正道。10年来,中央企业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与共建国家企业携手探索合作领域、打造发展引擎,有效激活了企业发展动力,提升了共建国家发展能力。面向新阶段、实现新发展,必须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大力弘扬丝路精神,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共赢,与共建国家积极寻求更多利益汇合点、合作契合点,共同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模式,促进各国发展潜力竞相迸发。
坚持市场化商业化的合作方式。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保持可持续性、强大韧性和澎湃活力的底层逻辑。10年来,中央企业全面对接通用国际规则,充分尊重共建国家意愿,主动学习国际领先企业治理经验,以市场化方式积极探索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面向新阶段、实现新发展,必须更加主动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化与共建国家市场对接、项目协同、产业共振,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加快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10年来,中央企业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选择、实施和管理全过程,带头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加强生态环保合作。面向新阶段、实现新发展,必须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响应各方可持续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优势,强化高水平绿色低碳技术供给,更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支持共建国家绿色发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
坚持服务民生的价值追求。增进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初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10年来,中央企业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担建设了一系列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帮助当地民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改善了生活条件、提升了幸福指数。面向新阶段、实现新发展,必须坚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打造更多建设周期短、综合效益好的“小而美”、“惠而实”项目,统筹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社会等相关方利益,高标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不断提升当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