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年轻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是实现我们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如何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切实督促年轻干部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如何按照20字好干部标准造就一批堪当时代重任的年轻领导干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XX市直机关工委组织人员深入XX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县区、乡镇(街道)等四个层面进行全方位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一是年龄结构逐步优化。全市“80后”县级、“85后”正科、“90后”副科级年轻干部,分别占同级干部的7.4%、7.5%和7.6%,市直单位班子配备1名40岁左右县处级干部的有21家单位,45岁以下正县级干部8人。二是队伍结构持续改善。大力引进专业对口“好苗子”,全市在库储备年轻干部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9人,占22.3%;“双一流”高校毕业生92人,占26%。采取“进一出一”方式,动态保持乡镇女干部配备率稳定达标。党外干部配备实现较大突破,近年来县区换届及法检班子配备等刚性指标应配尽配。三是经历
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胜任自身工作;7.7%的人认为,年轻干部虽然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二是认真履行职责。95.8%以上的人认为年轻干部素质很高,组织安排工作从不讨价还价,并创新做好本职工作,党性观念很强,以身作则,默默无闻,履职尽责。三是缺乏实践经验。多数年轻干部工作经历单一,缺少基层经验,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干部,阅历浅,没有经受过多个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炼,实践经验不丰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四是吃苦精神有待提高。有的年轻干部在领导压担子、给任务时,有畏难情绪。还有的年轻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缺乏敢于吃苦的毅力。五是“三观”树得不牢。从所查处的年轻干部案件来看,基本是由于理想信念淡薄,精神之钙不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得不牢所引发的。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站位,科学谋划。市委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提升到事关XX科学发展全局的政治高度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印发了《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科学编制了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基本实现各年龄段结构均衡、老中青分布合理的梯次配备。
(二)抓好学习,提升素质。将年轻干部教育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根据年轻干部所学专业、个人特长,制定符合年轻干部发展的“专属”培养方案,每年依托市委党校、XX大讲堂,开设年轻干部进修班、轮训班,全市科级以上年轻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年轻干部“八种本领”“七种能力”。近年来,举办招商引资、应急管理、长三角一体化、金融工作等重点专题班90余次,培训年轻干部1.2万人次。
(三)着眼长远,优化精选。一是储备一批。连续5年开展年轻干部队伍专题调研,分层分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信息库,80后副县级、85后正科级、90后副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储备300人左右,每半年动态更新。二是引进一批。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发布“定向邀约”,先后择优引进125名硕博生、97名本科生,其中XX籍占40%,形成“人才回引、近悦远来”生动格局。三是盘活一批。打破干部“体内循环”传统模式,大力实施年轻干部“三跨”交流,针对长期从事执法执纪、项目审批等工作的关键岗位干部,在全市范围内交流28名。出台《公务员调任实施办法》,优选18名年轻公务员交流到企事业单位,择优选调63名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
(四)立足实践,增强历练。一是到基层任职中提能力。每年一批大学生到村任职,对潜力较大、群众公认的,列入乡镇科级后备干部管理之中。二是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强本领。优选40多名干部到省级以上机关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践锻炼。优选195名年轻干部赴沪苏浙跟班学习,从党政机关、国企、园区岗位,拓展到“体制外”大型商会协会、上市公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三是在担难担重担险中练内功。有计划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开展“八个一批”实践锻炼,优选430余名年轻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疫情防控、信访维稳、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工作;170余名参与主题教育、专项行动和巡视巡察;36名市直年轻干部到镇挂职,接力服务乡村振兴;4名年轻干部对口援藏。
(五)严格管理,强化监督。一是强化“淬金不镀金”的日常管理。建立月小结、季调度工作机制,高效率督促基层选调生、选派年轻干部晾晒工作成绩、交流工作体会。二是强化“护航和护短”的日常监督。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提醒纠正苗头性问题。明确市直单位新提拔科级年轻干部每年参与主题教育或巡视巡察时间不少于3个月,推动年轻干部守底线。强化8小时外监督,明确10项正反面评价指标,在选拔任用时听取社区等各方面声音。三是强化“优先且优秀”的日常关爱。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创新开展“争先进位好科长”考评推优活动,通过百分制量化考评,选树先进20名,通报后进10名,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六)明确导向,选拔任用。一是突出政治标准。坚持“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推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开展干部“政治CT”考察,聚焦政治表现5个维度设置5个等次,让“隐性特征”变为“显性条款”。二是突出成长规律。制定《关于实施年轻干部“1+4双优专项行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方案》,明确未来5年年轻干部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既兼顾机关、事业单位,又兼顾党外干部和女干部。三是突出实干导向。树牢“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排座次、为发展配干部、用墩苗助成长”鲜明导向,旗帜鲜明反对“搭天线”的不良风气,在去年县(区)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中,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40岁左右年轻干部进入党政领导班子,一批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相关吃劲岗位上成绩突出的干部被提拔重用。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政治引领。一要明确政治导向。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讲政治的要求体现到年轻干部落实具体行动上,把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政德教育作为必修课,引导年轻干部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内心深处增强认同感。二要加强理论学习。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年轻干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有计划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研讨相结合,用好“职工讲堂”和各类网络教育平台,促进年轻干部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做到精神上“不缺钙”。三要明确培养要求。要深刻理解“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内涵,通过拓展教育载体,制定年轻干部“新兵廉”个性化套餐等方式,关注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重要节点,防止年轻干部成长“黄金期”变成贪腐“危险期”。
(二)强化实践锻炼。一要提升专业水平。注重加强年轻干部专业培训和实践历练,加强轮岗交流,常态化开展集中轮训、专题培训、重点帮扶。持续推行“1+2”导师带徒活动,思想导师、业务导师要当好“护林员”,及时“修枝剪叶”,使其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二要提升实践能力。加强年轻干部能力建设,帮助年轻干部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基层是最好的“练兵场”,要有组织、有计划把年轻干部放到艰苦复杂环境、关键吃劲岗位去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增长自身阅历,做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三要提升实干本领。为政之要,贵在务实,重在干事。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工作导向,引导年轻干部主动到一线、到群众中去接受锻炼,在干中学、学中干,做到以岗为家、以业为责,以久久为功的心态扎根蹲苗,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组织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