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推进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县纪委监委以“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为“小切口”,会同县经济开发区、县司法局搭建“入企执法监督平台”,开展“入企执法扫码”行动,通过入企扫码进行数据收集、建模分析、发现问题、预警纠治,实现数据赋能监督,有效纠治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检查随意、执法乱作为等问题,监督推动执法部门对企业“无事不扰”。截至目前,已覆盖到全县653家规模以上企业和36家小微企业。今年9月,相关经验做法成功入选2024年度《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一、数据建模分析,异常预警纠偏。一是注重解决执法“任性”。“入企执法监督平台”共分为微信小程序和后台两部分。执法部门入企执法时,需扫描企业门口的“入企执法扫码牌”进入微信小程序,如实填写企业名称、执法部门、执法人员、入企事由、检查结果等信息,实现了执法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力约束。二是实现数据赋能监督。后台共搭建了4个数据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分析,及时发现重复检查、随意执法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进行信息预警,并向相关执法单位进行反馈,督促其科学
解决个别执法部门入企不扫码、选择性扫码的问题,县纪委监委督促执法部门严格落实执法检查和处罚“双台账”制度,每月按时将执法台账上传至“入企扫码监督平台”;同时,将监督平台和财会监督结合起来,定期向县财政局推送疑点数据,与行政处罚明细进行比对。2024年5月以来,通过数据比对,共筛选出涉及4个执法部门的9条入企未扫码数据,通过约谈、通报,有力推动执法部门自觉接受监督。二是拓宽企业诉求渠道。在监督平台开设“企业投诉举报”界面,及时收集反映行政执法部门执法过程中的乱作为等问题线索。同时,强化监督贯通融合,与“12345”市民热线和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协作机制,持续拓宽营商环境领域问题线索来源渠道,聚焦涉企执法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侵害群众合法利益行为背后的责任、纪律、作风问题,严肃查办“吃拿卡要”、滥用职权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强化追责问责,对典型案例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切实以从严监督执纪问责为全县营商环境优化保驾护航。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