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社会工作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交流发言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社会工作领域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部署,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社会工作部是在改革中应运而生,也是为了推动社会工作改革发展而组建,必须牢牢把握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这一重大原则,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制度创新的思维,全力以赴推进我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以制度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质量
《决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要建强党建引领领导体系。围绕破解“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权责失衡、力量分散”的基层治理顽瘴痼疾,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以党的组织体系打破行政壁垒。我市设立放权赋能、减负增效、物业治理、民生服务、“警地融合”、智慧治理等6个专项工作组,开展专项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城乡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要建强党建引领权责体系。围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深化基层治理放权赋能体
构建党委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园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深化落实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1+3”政策体系,建强党群服务阵地,加强服务凝聚,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三、坚持以制度建设提升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质量
《决定》强调,“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志愿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社会力量。要创新实施“体系重塑”行动。建立全市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协调机制,提升社会工作部统筹能力,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联动高效工作格局。要创新实施“能力提升”行动。健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政策体系,加大专业教育培养力度,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建好用好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等队伍。聚焦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健全党员志愿服务机制,聚焦探索“社工+志愿”工作模式,健全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联动融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要创新实施“品牌创建”行动。深化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品牌项目培育,开展志愿服务评估,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百姓民生、服务社会治理,以“一老一小”、医疗健康、应急救援为重点,推进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着力打造“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中国奥运(世界)冠军志愿服务团**行活动等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提升人民信访和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质量
《决定》强调,“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推进信访法治化”。支持信访部门工作,是党委社会工作部的重要责任。信访工作的“晴雨表”“连心桥”作用是党委社会工作部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的独特优势。要在推动统一领导具体化上各尽其责。落实统一领导信访部门有关事项的意见,理顺工作体制,完善责任体系,明晰相互关系,规范请示报告事项和程序,把统一领导的要求规范化、具体化。探索完善社会工作部领导人民信访工作路径,加强沟通联系,确保各项工作衔接顺畅、各项机制运转高效。要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上同向发力。全面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严格落实“五个法治化”“四个到位”工作要求,把法治化要求贯彻落实到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每一个环节,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都依法推进,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要在推动人民建议征集集约化上积极作为。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构建形成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指导、各方积极参与的人民建议征集格局,进一步畅通渠道平台,丰富征集方式,强化开门纳谏、主动问计的征集导向,探索形成征集、办理、转化、反馈的有效工作闭环,实现正向循环效应,不断提升人民建议征集质量。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