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干部培训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近年来,**县以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主抓手,创新推进“培训阵地、课程资源、授课主体”“三延伸”,促进党校教育“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教室“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探索干部培训供给侧改革新路径,推动干部培训与现实工作有效衔接、理论收获与实践经验良性转化,多渠道、全方位、精准化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和实效。
一、“活”字引领、“延伸”培训阵地,唱好干部培训“地方戏”。统筹构建以县委党校为主体,*个镇街党校、*个教学点为延伸的县镇两级党校联动办学模式,延伸培训阵地,激发干部培训新活力。聚焦需求导向。立足党校培训需求,围绕产业发展、红色文化、先进经验等地方特色资源,精准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套餐”,为干部培训提供多样化的菜单设置和“订单式”服务。注重资源下沉。一方面,建立师资课程库,定制“共享清单”,实现县镇两级党校师资、课程共享。另一方面,持续推进“2+1”牵手计划,两名教师对口一个镇街党校,开展业务指导、送课等工作,推动镇街党校标准化建设。强化方式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县委党校主体班次走进镇街党校开展研学活动,充分挖掘镇街教育资源,以实地研学为载体,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县级党校课程体系,具体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听一堂基层党组织书记镇(村)情介绍和专题党课、开展一村经济社会发展调研、体验一种特色文化项目、开展一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吃
不断创新党员学习教育形式,采取“体验式”“融入式”“沉浸式”教学方式,将“固定课堂”变为“流动课堂”,让党校教学“见人、见事、见生活”,提升了学习培训的直观性和效果。优选基地。深挖县域现场教学资源,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统筹“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红色经典、工业展览、廉政教育”各类资源分类,打造了**等7个主题26处现场教学点,把党的创新理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成就实景化、具体化。丰富形式。进一步优化提升现场教学基地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实行“现场体验+讲解介绍+现场互动+学员讨论”的现场教学模式,旨在让学员“零距离”感受**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实地、实景中感悟和思考,调动主观能动性,满足学员探究真知的需要,提高学员参与度和共鸣感。提升内涵。建立党校教师联系制度,落实骨干教师每人联系负责一个现场教学点,具体负责方案审定、课程开发、现场点评等工作,打通教、学、研各个环节,在教学点提升、运行管理、课程开发、学员管理、教学设计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力争打造一批特色明、辐射广、效果好的现场教学点。通过选好用好一处处现场教学基地,有效提高党校课堂的针对性、实践性、互动性,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丰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