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推动村级党组织巡察工作的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县委抓紧抓实抓严村级巡察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结合,围绕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情况、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情况四方面开展巡察,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做法及成效
县积极开展对村级党组织延伸巡察工作,已巡察X个行政村。通过对村的巡察,一方面,打通了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通道,发现并推动解决发生在基层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另一方面,提高了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对政治巡察的认识,对基层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增强规矩意识、落实主体责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结合县情实际,精准谋篇布局。X县是人口大县,全县有X个行政村、居委会和X个社区,村居社区数量占全县党组织的X%。为确保十一届县委任期实现村级巡察全覆盖,县委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县推进巡
实不到位、三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格镇党委主体责任,进行整改联动,起到立行立改效果。加强监督整改。发挥县纪委、县委巡察办日常监督作用,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县纪委和县委巡察办日常监督内容,并作为年终党风廉政建设检查主要内容,推动问题快速解决。四是落实全面覆盖,创新巡察方式。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探索创新巡察方式,在组织形式上,穿插使用不同巡察方式,对经济总量大、矛盾突出的村开展常规巡察,对群众反映集中、指向比较明确的村开展机动巡察或专项巡察,对体量较小、问题较少的村实施“巡镇带村”巡察。在工作流程上,遵循精简高效原则,不拘泥固有模式,视情简化巡察进驻沟通、动员、汇报等环节,体现“短平快”特点和效果。在具体方法上,把发动群众作为提升巡察质量的关键因素,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听取意见、发现问题。运用开门迎访、入户走访、重点探访、跟踪追访等方法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广泛宣传发动,做到群众会开到村小组、村民代表、每个党员、巡察公告全村知晓。巡察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走过场。采取常规巡察、提级巡察、专项巡察、机动巡察,对全县X个村、社区进行“体检”,确保不漏一村。采取巡镇带村,发挥“探照灯”“显微镜”作用,发挥警示效应。每轮巡察结束向镇党委、村“两委”干部发放问题整改清单,对照清单整改,实现整改落实见效。建立村级巡察人才库。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人才库,围绕村级巡察党务、财务、事务工作,科学合理抽调巡察人员,确保村级巡察见实见效。切实督促整改,明确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县纪委、县委巡察组、县委巡察办、相关县直部门,形成合力,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巡察人才选拔难,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向村级党组织延伸巡察对巡察组人员的能力、水平、阅历有着较高的要求,此次巡察暴露出个别巡察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加之巡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直指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巡察干部承受较大压力,有相当部分巡察人员参加巡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造成可选的人员不多。加之各巡察组成员均是临时抽调,虽经过简单的业务培训,但均未经过系统性、规范性培训,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未接触过巡察相关工作,缺乏业务知识的掌握,政治素质也未受过长期检验。因此,有的巡察人员在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照章办事、谦虚谨慎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巡察工作质量效率。同时,还存在抽调人员若连续抽调x次,工作刚刚进入角色,单位又让其回去了,或者回去后得不到单位认可,甚至原来自己从事的工作也交给别人,分散了巡察组人员的精力。
二是巡察短平快,震慑作用难以发挥。在村级党组织巡察工作中,每个村仅有x天时间,时间短,任务重,加之村级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入组入户,入田间地头,对重点人、重点事、重要环节进行全面了解,因此难以全面准确发现问题。
三是巡察熟人多,人情关难以突破。巡察组成员和被巡察单位的党员干部都在一个县工作生活,以前有的是同事、有的是领导,有的是同学、有的是战友,有的是亲戚、有的是朋友,人情关系十分复杂。有些巡察人员过不了人情关,在巡察中存在畏难情绪和“老好人”思想,不敢动真、不敢碰硬、不敢得罪人。
四是巡察方法存在局限性,发现问题难。一是巡察方式单一。在巡察过程中,巡察组主要采取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列席会议、查阅资料、受理举报等较为“固定”的方式进行巡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较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二是巡察角度不深。从巡察情况看,巡察主要是采取听取汇报、述职述廉、列席会议、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受理举报、实地调研、交换意见等,这些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适用性,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的需要。三是获取巡察资料不够全面。巡察组是按方案开展巡察的,被巡察单位事先会按照巡察要求准备了基础性工作,致使巡察组获得的一手资料不够全面,发现问题线索渠道单一,影响了巡察效果。
三、意见建议
一是深化政治巡察,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巡察的根本任务是“两个维护”,村级党组织是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的最后节点,群众是评判落实成效的最终裁判。村级党组织权力集中、监管薄弱,组织力不强,战斗堡垒作用不突出等问题较为突出。巡察村级党组织,要紧贴基层实际突出监督重点,深入发现并推动解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坚决、不精准等问题,切实发挥巡察的政治监督功能。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提高巡察村级党组织的质量和效果。我县行政村、社区面广量大、情况千差万别,要结合实际开展村级巡察工作。一要分类施策。根据村的不同类型确定巡察模式,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巡察贫困村,要聚焦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等问题;巡察非贫困村村,要聚焦集体“三资”管理、重点项目实施落实等问题。二要创新巡察方式。面对农村“熟人社会”、人情干扰问题比较突出,家族和姻亲关系错综复杂,群众反映问题顾虑较大,改进群众反映问题渠道,调动群众积极性、扩大群众知晓面、提升群众参与度,打好专项、联动、机动式巡察“组合拳”,精准高效发现问题。三要夯实整改。对巡察发现问题,要明确乡镇党委主体责任,督促立行立改。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相关部门职责。巡察村级党组织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任务繁重,群众广泛关注。一是压实部门责任。明晰县、乡、村五级党组织的职责,明确乡镇党委主体责任,乡镇、村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整改,确保各司其职、形成整体合力。二是精准安排部署。巡察村级党组织要综合考虑、精准规划、序时进行,制定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的工作规划和方案。三是选调精兵强将。整合现有监督力量,从县乡两级纪检监察、组织、公共资源管理、财审、民政、农经等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建巡察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