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思想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报告
2023年x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更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坐标,提出了“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重要论断,促成丰富的有关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刻阐述,以深化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探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对于拓展新时代党建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一、铸牢“根”与“魂”,确保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自党成立百余年以来,始终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属性,呈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领导核心的力量。鉴于此,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必须铸牢“根”与“魂”:一是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文化思想着重强调,“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这一语道出了党的文化领导权,其实质上是坚持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办好中国一切事,关键在于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高度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如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锻造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品格,通过以文化育人,提升党内党员干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着重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表明要坚定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魂脉。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局,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相互碰撞,西方极端思想输入中国,导致部分党员出现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共产主义渺茫论”等思想危机,其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理论指导,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强化党员思想建设。
二、贯通“古”与“今”,凝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伟力
文化作为一种在实践中生成的一种深远且持久的力量,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理念与实践图式。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贯通“古”与“今”:一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养分。习近平文化思想着重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强调文化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根源。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积极汲取中国文化的政治智慧,如天下为公、为政以德、民为邦本等,将其融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丰富党治国理政的话语体系,使之与治党管党的实践需要相融合,永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精神活力。二是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着重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中,创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动力。换言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追求即实现民族复兴。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其目标是营造健康且团结互助的党内政治大生态,使得全体党员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质言之,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得共产党人坚定初心与使命,自觉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追求融入党的建设中,夯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精神力量。
三、兼容“内”与“外”,提升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外社会文化的互学共鉴
古人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与世界相互依赖与相互发展。鉴于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尽管植根于中国,但也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因此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兼容“内”与“外”:其一,坚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发展党内政治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强调“不忘本我”的理论品格。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中生成的精神文化财富,其价值取向、行为态度、理想信仰皆为全体党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对此共产党人在践行初心与使命中,要自觉不断弘扬忠诚老实、正道光明、向上向善的党内政治文化价值理念,锻造积极健康有益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环境。其二,坚持博采众长,积极与党外社会文化交流互鉴。习近平文化思想着重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道出人类文明应共生共荣的文明情怀。鉴于此,立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应秉持开放、包容与平等的态度借鉴党外社会文化的优点与长处,促进党内持续良好发展。但在交流互鉴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创新其交流方式,以促成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外社会文化的双向互动,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厚植发展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