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之殇:亚马孙雨林火灾事件
2019年8月11日,当美宇航局的卫星对准南美洲巴西和玻利维亚交界地带的亚马孙雨林西部地区,大量的烟雾在卫星图像上展现得一清二楚,这是亚马孙雨林中正在发生的一场大火。亚马孙雨林占据了世界森林面积的20%,雨林面积的一半,是全世界最大的动物及植物生境,不仅对于地球和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不可或缺,对减缓全球变暖也举足轻重,因此有着“地球之肺”“绿色心脏”“世界动植物王”等美誉。2019年8月的这场大火,持续燃烧了十几天,过火面积超过80万公顷,这是亚马孙雨林地区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火灾,导致巴西境内的亚马孙雨林大面积缩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生态损失。亚马孙雨林火灾,作为近年来深刻触动人们神经的生态灾难,不仅揭示了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更是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危机的一个缩影。
一场“垦荒造地”引发的生态灾难
这场火灾不是偶然事件,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交织的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迅速增长的人口定居在亚马孙雨林的各主要地区。为了大力发展农业,推动家经济发展,巴西政府倡导居民伐林取木或开辟牧场及农田,致使雨林面积急剧下降。在20世纪90年代,巴西政府及一些际组织也曾土地利用管
2019年,亚马孙雨林地区并没有出现持续严重干燥天气,如果没有人类活动,潮湿的亚马孙雨林不会发生火灾。当时,巴西农民为扩大用于放牧或耕种的土地面积,不断采伐雨林,并燃烧树干、树枝、树叶等清理现场,这些人为活动不慎引发大火,终因灭火行动迟缓而导致火灾蔓延到未被采伐的地区。从这个角度来说,2019年亚马孙雨林大火并非天灾,而是一场实打实的人祸。
威胁全球生态安全。亚马孙雨林火灾不仅烧毁大量动植物,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损害,而且导致全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明显飙升,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亚马孙雨林的常绿森林占全球陆地主要碳元素产量的10%及生态系统碳元素储存量的10%,约为1.1×1011公吨碳元素。值得说明的是,巴西每年排放约3亿公吨二氧化碳,其中2亿来自砍伐及焚烧亚马孙雨林。从更长远来看,亚马孙雨林火灾事件加剧了全球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打破了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危害、社会危害极其深远。
威胁生命财产安全。亚马孙雨林并不是一片原始森林,而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人类居住地。亚马孙雨林的土著居民依赖雨林的自然资源进行生活,然而雨林大火的发生使他们的生计方式出现了断裂,面临着贫困和失业的威胁。此外,雨林大火还导致了土地的破坏和水污染,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比如,巴西亚马孙州首府马瑙斯,频繁的人类活动在这一地区成为雨林火灾的重要诱因,火灾产生的烟雾吞没马瑙斯,一度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影响际关系和谐稳定。亚马孙雨林发生火灾后,不少家主动提出帮助巴西扑灭亚马孙雨林火灾并恢复受损的环境。但巴西政府认为,亚马孙雨林属于巴西的主权领土,外人无权干涉巴西如何利用和保护它。有观点认为,雨林大火是一种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正常现象,并指责媒体和环保组织别有用心地夸大了火灾的严重程度。但是,雨林大火的发生以及因扑救而发生的争议,不仅令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际关系的和谐。
亚马孙雨林火灾事件的启示
当火光映照在亚马孙雨林的葱郁树冠上,不仅是巴西,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一阵心悸。全球为之痛心的亚马孙雨林火灾,作为影响极其深远的生态灾难,无疑也给我带来了重要启示。
加强对森林火灾扑救的认识。这场亚马孙雨林大火,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隐藏的矛盾。在亚马孙雨林火灾的扑救方面,存在着积极扑救和任其蔓延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以及发展变化快的特点,面对森林火灾,无论大小,根本不存在救与不救的问题,而是如何科学扑救的问题,倘若主观上抱有侥幸心理,采取放任的举措,危害后果将难以估量。另一方面,处置山火问题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在森林大火发生后,必须快速集结扑救力量,群策群力,及时扑救,不能心存半分的侥幸。大量森林火灾案例表明,烧到失控的森林大火都是由小火发展而来,特别是在高温大风天气作用下,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过火面积成倍扩大。亚马孙雨林大火危害之所以持续扩大,前期扑救重视程度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
提升森林火灾快速扑救能力。扑救森林火灾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为此,需要我们持续提升森林火灾快速扑救能力,以硬件作为基础,以软件搭建平台,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以指挥调度为核心的森林防火辅助决策体系,为指挥扑救提供高效、准确的决策息,不断提高森林防火的组织指挥和应变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森林航空消防能力建设,应用科技手段,提高监测林火识别能力和综合监测能力。此外,重视大型扑火机具的配备、使用,完善扑火行动的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提高综合防扑救能力。
引导社会公众多渠道参与森林生态保护。目前,世界各地复合型气象灾害风险加大,我亦是如此。一方面,森林需要划出一定的核心保护区,禁止进入及开发,并提供护林员岗位专门从事森林保护工作。同时,保护森林附近居民的土地权利及发展权,鼓励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业态增加收入,而不是砍伐森林来获利。另一方面,支持林区居民自发组建护林队、森林防火队等环保公益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形成森林安全防护的合力。
张璇孟胡继妹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