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部调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重在党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基层治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方法路径、实践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党建引领组织嵌入,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实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构建了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共建单位、辖区单位、“两新”组织为成员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深化拓展党的组织体系覆盖范围,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实现了城市网格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注重发挥党组
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配套建设,引导部门下沉部分便民事项、一网通办事项,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优化社区信息采集、更新和运用,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生育服务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下沉城乡社区,构建起“10分钟政务服务圈”。打造“家门口的活动室”“睦邻和事驿站”等阵地,开展“邻里一家亲”“我们的节日”睦邻活动和“幸福是什么样子”“印象雄关”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方便了群众文体娱乐休闲、社情民意沟通、学习教育培训。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29个暖心驿站,解决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暖心服务。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子。开展“社区联建”工作,实现结对共建、信息共享、行动共抓、联动共治,推动基层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商民主工作机制,搭建大党委议事、网格议事、楼院议事“三级协商议事平台”,社区定期邀请物业工作人员、老党员、居民代表等开展民主议事协商活动,将协商议事阵地前移至网格、楼栋等小微治理单元,打造出居民“家门口”的微网格治理服务中心。规范居民提事、网格解事、“两委”定事、吹哨派事、多元办事、跟踪评事“六步议事”工作流程,推广居民自管、业委会代管等无物业小区管理模式,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实现了从“单一行政管理”向“多方协商治理”的转变,形成“1+1>2”的乘数效应。利用社区党员先锋墙、社区模范墙等阵地,定期评选展示“好邻居”“好婆媳”“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通过“邻里帮、邻里安、邻里乐、邻里享”架起居民连心桥,党建引领的磁场效应不断放大。
党建引领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建设新亮点。坚持以党建铸魂、以品牌塑形,以品牌建设带动实践创新。围绕功能化、实体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强化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汇总梳理服务事项,“同心嘉园”品牌不断升级。积极探索“党建+物业”工作模式,在物业服务企业成立党支部,向暂未成立基层党组织的物业企业派遣党建工作指导员,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物业服务管理重大事项的指导监督,“红色物业”品牌有形有效。完成1260户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34个城乡养老服务中心,形成“机制保障、康养引领、居家基础、社区依托、机构补充、市场运营、信息支撑”养老服务模式,“雄关养老”品牌深入人心。街道(乡镇)、社区(村)结合实际,探索形成“家文化”“六色管理 绘美铁南”“五建共进 农旅先锋”等带动力强的党建品牌54个,“红色集结号”“你好·邻居”有力助推了群众家门口特色服务项目迭代升级,“连心亭”“崇德广场”等活动阵地品牌实现了红色阵地再延伸,“近邻之家”工作驿站、“拉家常”居民议事会等搭建起居民交流互助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增强。
基层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党的执政根基。下一步,**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围绕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大抓基层,以激发基层治理动力为根本、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主线、以增强基层治理活力为抓手、以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为突破,持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引领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作用,着力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引导政府部门资源下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志愿者积极带头、居民群众主动上手,共同推进社区“微建设”,做好民生“微实事”,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努力绘就“嘉和善治”幸福图景。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部长和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