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为推动县域发展建言献策
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在选好题、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上狠下功夫,不断推动党校科研咨政实现新突破。
精准选题,把准科研咨政“脉搏”。要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就要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相城区委党校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区域热点难点问题,精准锚定科研方向,努力服务地方发展需求。一方面,把脉区域发展“痛点”,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区内各街道、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围绕全区产业升级转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领域,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其中《加速引育工业互联网矩阵赋能新型工业化相城路径研究》等多项课题入选苏州市党校系统协作课题。另一方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动态以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确保科研主题具有现实性、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AIGC+社科普及”模式探索与案例研究》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专项课题立项,《人文经济学赋能相城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研究》获环太湖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立项。
协同共进,凝聚科研咨政合力。深化合作是党校系统提高科研和决策咨询质量的重要手段,要以开放的理念,广泛借智借力,实现智库共建共享。相城区委党校注重整合党校内部教研力量,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定期开展课题调研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不同学科背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不断探索“开门搞科研”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加强与区发改委、区工信局等多个区级机关,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为科研咨政工作提供强大“外脑”支持。其中,协助相城区委编办、苏州市委编办联合开展的课题《关于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与管理评估的地方实践探索与思考——以苏州市相城区实践探索为例》获全省机构编制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积极参与主办廉政文化论坛、研讨会等,交流科研成果,唱响决策咨政的“党校声音”。
成果转化,彰显科研咨政价值。党校科研成果的价值高低,关键看其成果转化的效果如何,是否能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城区委党校深入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完善多元化成果传播渠道,力争形成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咨政品牌。一方面,推进研究成果进决策,积极推动课题研究成果在各级咨政内刊和核心期刊发表,使之进入领导决策视野。课题《江苏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十大举措建议》被省级内参刊发;《“双中心”建设推进“两业融合”的实践现状与提升策略》被核心期刊刊发。另一方面,推进研究成果进主流媒体,多篇成果在《新华日报》《江苏党校报》等省级及以上纸媒刊发。联合《苏州日报》开设“相城实践党校观察”等多个专栏,累计发表理论研究成果60余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党校更大作为。
强基固本,夯实科研咨政支撑。为党献策需要有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科研骨干队伍。相城区委党校以“青雁启航”计划为抓手,鼓励动员党校所有工作人员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开展学术研究,参与承担各级课题,在各类媒体平台投稿,构建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学术氛围。开展相城区委党校师徒结对活动,外请5名高校专家与党校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引导青年教师在师德、业务、教学、科研等方面下功夫。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委党校副校长)
苏长荣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