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札记汇编(5篇)(202403)
目录
基层札记:这十年的“星河万里” 2
基层札记:“数”说小张的“变身记” 5
基层札记:从治学“三境界”悟文章写作 8
选调札记:我与基层的那些“第一次” 11
我的基层故事:与“你”用心用情书写荣光 15
沟通全都靠着面对面的情况,我和他们一起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前往工程地点,每每下乡入户总要打开水龙头,问一句“水正常吗”,倾听百姓所需,严格做好每一处管辖内农村水利工程的巡查、检查、管理和看护工作。同事们“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像夜空中最耀眼的星影响着我、照亮着我后来的路,立志像他们一样坚守为民的初心,以他们为榜样和标杆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读懂了基层干部在各自不同的岗位担负着党赋予的职责和使命,要把“为了什么,干什么,留下什么”作为己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恪尽职守,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河是弯弯溪流,“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教我以日积月累的姿态奋斗在基层。我与同事们一起做项目,搞设计,走过了县城中的大多数乡镇,见到很多百姓在哗哗的水从水龙头流出时,欢喜雀跃,跳着、奔跑着的欢快景象。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高兴、我激动、我感动、我骄傲,鼓舞着作为水利人的斗志。2023年,我进入了中央遴选的面试环节,有幸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水利人,交谈间感受到了同为水利人“治水患、保安澜”的优秀品格,深刻领悟水利人的职责和担当,我们与水结缘又慢慢将水的优良品质刻进灵魂,我们接过了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为所在地区的水利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万里是蜿蜒的小路,“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以孜孜不倦的姿态学习在基层。看到身边人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的生动案例,经历过很多清清爽爽的同事关系和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作风的力量可以传导为精神的力量,作风的精进可以融合为人心的精进。正人必先正己,打铁必须自身硬。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要上好“清正廉洁”的作风课,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形势中保持清醒头脑,用正气筑起防火墙,以党章党纪扎紧安全带,常念政治纪律紧箍咒,从内心深处抵挡住腐败诱惑,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梦想在秋日阳光里肆意散落如皎洁夜空里耀眼澄明的月光,是前行航程中穿破迷雾的灯塔,成长路上难免有一时的困境,相信理想和热爱并存最终会为我们编织美好篇章。
基层札记:“数”说小张的“变身记”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民”二字镌刻在心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一段时间以来,我深刻感受到,便民服务工作也是始终紧紧围绕“为民”二字开展工作,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全力提升便民服务质效,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业务从“0”开始,锚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目标,争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参与者。在机关工作这么多年,来到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的地方,心里也暗自打鼓、也彷徨不安,本能地感到“本领恐慌”、出现“知识空白”,不知道自己应做什么、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在身边领导同事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自己也慢慢融入工作中,深刻地体会到,首先要熟悉业务,时刻关注群众需求,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才能更好推动工作发展。正所谓“人生在勤,勤则不匮。”面对现在的工作,业务知识、群众的情况等,几乎要从0学起,为了快速熟悉环境和工作,我经常跟随社区书记“走街串巷”的走访,认真收集群众反馈的“急难愁盼”,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慢慢地我也变为“参与者”。
平台从“1”开始,锚定“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坐标,争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引领者。基层工作既是一条为人民服务之路,也是一条为人民奉献之路。便民服务到底要做什么,从听不懂流程到听明白业务,从不知道说什么到流畅答复,都是在1个个窗口上学习的,都是在办理医保、营业证办理等1个个具体问题中练出来的。工作以来,结合辖区实际,发现要更好地服务群众,还需要完善便民服务这个“大堂”。聚焦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便捷美观要求,不断优化窗口设置、审批机制等,开设“老年服务专窗”等特色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坚信只有以“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等不及的紧迫感”围绕优化流程、减免材料等谋思路、想办法、出点子,才能由“参与者”变“引领者”。
满意从“100%”开始,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任务,争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践行者。“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基层工作不仅是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好群众的“关键小事”。基层工作以来,一直困扰我的是,这个业务办理得好不好?问题解答群众真的满意吗?心中是100%满意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不断地咨询办理业务的群众,咨询代办群众办理情况等等,在一次次交流中,我得到了心中想要的答案。便民服务工作中,要坚持把问题说明白、把政策讲清楚,多沟通、多宣传,不断在“苦思”“苦干”中提升“服务本领”,以“真心”换“真心”,解决好“帮代办”、线上服务等群众、企业需要的现实问题,切实将自己由“引领者”变“一家人”。
基层札记:从治学“三境界”悟文章写作
《典论·论文》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文章是党员干部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治国安民的伟大事业。在基层工作近600天,几乎天天要写文章,不论是“写我所爱”,还是“爱我所写”,历经四时变换、事务流转,我对文章写作有了“三境界”之悟。
树“望尽天涯路”之格局,将文章写在高楼上。刚入职时,凭借文科研究生的光环,认为千百字的材料“小文”轻轻松松、手到擒来,要运用自己的专业写几篇惊天动地的“大文章”。但理想与现实产生了碰撞,在“小文”写作中常显“力不从心”,遂感自身思想之苍白、知识之贫乏、实践之缺失,加强理论学习的愿望被强烈激发。恰逢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一方面,我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理论学习涵养文章大格局。另一方面,从以往材料着手,总结和学习前人经验,认清前人所走的路。文章虽“小”,格局要“大”,坚持从大局看问题、从长远看问题、从战略看问题,善于把地方的工作写进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国之大者”,登理论高楼“望尽天涯路”。
追“消得人憔悴”之价值,将文章写在沧海上。有些干部觉得写文章难,不愿意承担材料工作,归根结底是不情愿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写文章不能天马行空地乱写一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文风,贴合实际工作。比如在撰写调研报告中,有些干部不下基层、不访群众,对实际工作不求甚解,只会做文章“缝合怪”,这样写出的文章自然言之无物,领导同志们看了难以认同、群众看了无法产生共鸣。有位“大笔杆子”教导我,“农民把最好的粮食贡献给国家,文字工作者要把最好的思想贡献给党和人民。”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正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要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并将之写出来,发挥以文辅政作用。我们撰写的调研报告,很多转化成了政策;我们写的领导讲话,体现了政策实施;我们写的工作总结,就是政策落地的结果。要怀着这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价值追求,哪怕“消得人憔悴”也“终不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