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干部支撑
近年来,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使命新要求,认真履行选贤任能职责使命,努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一、聚焦大局大事选用干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作支撑,以“拼”的精神扛重活打硬仗,以“敢”的担当迎变局开新局。我市紧紧抓住干部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打好知事识人、事适其人、实绩导向组合拳,把干部队伍建设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一)知事识人看准干部。实施新质生产力“储将强链”行动,健全知事识人体系,专门组建考察组,面向乡镇街道、经济部门、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国企平台等开展调研,吸收运用主题教育、巡视巡察、年度考核、审计督查等各方面成果,注重从重大项目开工、重要政策落地、重大战略推进中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现实表现、专业能力、工作实绩,发现储备一批熟悉现代产
思想不够解放、担当精神不足、缺乏创新活力等要素短板,在抓好政治历练的基础上,持续强化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使干部履职本领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一)以“课堂教”厚实专业素养。创新“党校主阵地+高校策源地+天开园实践基地+线上线下课堂”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文旅深度融合、乡村全面振兴等六大板块举办履职能力专题班,教育引导干部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关键所在,帮助干部填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提出更多破题思路、破冰办法、破局措施。
(二)以“外出学”开拓眼界视野。坚持“外学沪深杭、内学兄弟区”,统筹选派处级干部到先进地区研修实践,加强与驻区高校产学研合作,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传经送宝,围绕推动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引导党员干部把各项工作放到全市、全国坐标中找准方位、高标定位,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锐气、善作善成的底气、事争一流的志气,争当坚定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三)以“事上练”增强实战能力。统筹推进年轻干部“双侧双十”、“青苗赋能”、“青心用能”等蹲苗培养计划,每年选拔10名35岁左右年轻干部在镇街、国企和经济部门间交流任职,建立经济部门主要领导、业务骨干“2+1”帮带机制,完善干部重大斗争表现纪实档案,使年轻干部成为科技创新的能手、提质增效的高手、引领发展的多面手。
三、强化严管厚爱激励干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新的事业,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必须抓住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这个关键点和着力点,全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生态,让干部先行示范更有底气、攻坚克难更有锐气。
(一)搭台架梯激活力。实行“揭榜挂帅”、“书记项目”等攻关行动,公布攻坚榜单,开展擂台比武,持续选树宣传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典型,推动干部表彰奖励、提拔晋升向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等攻坚领域倾斜,拿出一定数量职务职级用于激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干部,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平台、干成事者受尊崇。
(二)撑腰鼓劲强保护。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坚持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重点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等领域,常态化实行“红橙黄”三色预警管理,及时开展澄清正名工作,旗帜鲜明为探索型、创新型、改革型干部撑腰鼓劲,鼓励干部在顶层设计框架下大胆试、大胆闯、大胆首创。
(三)能上能下促自觉。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健全能上能下用人机制,着力解决好干部“下”的问题。结合处级班子年度考核、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巡视巡察反馈等,对考核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对关键岗位上思维僵化、知识弱化、能力退化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决不能以低能而占要位、以薄德而获厚任、以无为而掠殊荣,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