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点亮党建“三原色” 绘就发展“同心圆”
近年来,*以深入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聚焦绿色矿山开发、生态治理修复及产业链延伸等领域,彰显国企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为第一使命,坚持“党建统领推动业务、业务丰富强化作风、作风建设树立形象”核心理念,以“党建红、活力蓝、生态绿”为底色,不断书写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共促新篇章,推动公司成为全国一流的绿色矿山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投资运营服务商。
一、提笔“党建红”,彰显国企底色
党支部始终坚守“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政治定位,将党的建设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促进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形成在党建引领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理论武装筑牢根基,校准思想航标。正确把握国企功能定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论述要求中挖掘动能、统一思想、积聚力量,从思想上明确国有企业应该为了谁、干什么、怎么办,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理论武装方式载体,依托党纪学习教育、灯塔书屋、“我们的节日”、安全生产培训等活动,综合运用专题学习、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创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引导党员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所行所用。
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形成党建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用实际行动诠释国企的使命与担当。
守正创新塑强品牌优势。把做好人的工作、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党建工作重要任务,举办“我为发展献良策”征文、书香黄河、黄河讲堂等多元化活动,成立全员参与的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员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覆盖管理团队到基层人员的“谈心谈话”制度,面对面、一对一互动交流,及时解除思想“疙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员工队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推进党建工作体系化、品牌化,打造的“党旗辉映黄河岸,砥砺奋进护安澜”党建品牌荣获“山东省国企党建论坛优秀品牌”称号,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社会责任企业”,以实际行动展现国企的责任担当。
精雕细琢提升管理质效。发挥制度保障作用,第一时间制定、修订了公司《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实施意见》《经营性项目管理办法》《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工作管理办法》《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办法》等30项制度。根据不同业务特点,量身定制专项考核制度,做到人人担任务、全员扛指标,树立“有为者有位、有能者多得”鲜明导向。建立“党建联盟”,以党建工作为纽带,通过与相关建设单位之间的组织共建、工作共融、资源共享,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聚焦一线营造奋进氛围。常态化开展“榜样人物”、“土地工匠”选树工作,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围绕主业板块,精心打造“基础建材 品质为先”、“安全绘安澜”、“掌上课堂”线上专栏,构建学习、互动、警示提醒全面融合的浓厚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赋能业务发展。针对开拓主业等难点问题和关键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形式,组织党员在关键岗位、重点项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担当在业务攻坚最前沿。
三、收笔“生态绿”,凸显发展亮色
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黄河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矿山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投资运营服务商,将党建成果转化为经营实效。
抓队伍,引领员工善作善为。公司自觉定位为创业团队,始终把人才培养摆在首要位置,持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定期召开理论读书会、业务研讨会、务虚交心会、经验交流会,共同议方法、理思路、谋路径。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上进者成为专业的人”,拿出“真金白银”对通过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员工进行奖励,保持员工队伍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精神状态。安排党员干部到项目一线挂职锻炼,当“学徒”、接“地气”,更加直接地了解一线情况、体谅一线困难,进而为解决一线问题、强化一线力量奠定坚实基础。
防风险,保障公司稳健运营。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导向,班子带头,上下一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办公用品使用等方面规范审批管理,全面实行台账管理和登记制度,强化公司全员勤俭办企意识;常态化开展考勤检查,做到从小事规范党员行为,从细节营造创业气氛;组织开展合规建设、风险防控、法规学习等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切实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公司运营稳定有序。
促发展,推动党业双融共促。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全面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深度融合,构建党建赋能的全新格局。既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积极开创发展新局面,确保党建成效真正转化为经营发展的实效。公司创立以来,共计实施项目60个,累计实现营业收入额41.6亿元,利润额达到3.32亿元,纳税总额4.12亿元,有力带动了当地就业,创造了1200余人次的就业机会。公司人均创利和人均生产效率均稳居省属同类国企前列,充分彰显了公司党建引领发展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