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工作期间,就把进一步发挥人文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重大科学论断,作出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气象一新、格局一新、境界一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茹古涵今、守正创新的理论光辉,观乎人文、洞察时变的宏阔视野,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丰富内涵,凝心铸魂、领航掌舵的实践伟力,继往开来、擘画蓝图的科学指引,自觉用以指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高度的文化自觉,积蓄文化发展的磅礴势能,激荡文脉绵延的浩然正气,凝聚勇担时代大任、推动强国复兴伟业的澎湃动力。下面,我代表市委讲两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充分肯定前期工作成效
地、诗书传家文献之邦的深厚底蕴。深入挖掘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等红色富矿,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赓续红色基因,增强感恩奋进的高度自觉。
(二)打造“实干报家国、硬核挑大梁”的力量标识。充分激发我市作为“亦文亦武”之城“知行合一”的精神特质,把“我市帮”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动“书藏古今”的文化底蕴与“港通天下”的开放气质相互交融、“耕读传家”的文化传承与“经世致用”的实干之风双向赋能,让创新文化、工业文化、强港文化、商贸文化交相辉映,彰显“勇担使命挑大梁”的硬核气质。
(三)打造“向东是大海、变革立潮头”的形象标识。从中华海洋文明重要起源地、海丝古港“活化石”的宝库中,传承弘扬“向东是大海、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基因,昂扬激流勇进、变革跃进、实干奋进、同舟共进的不竭动力。扎实推动港产城文深度融合,把港的大气、产的硬气、文的灵气融入城的风貌肌理之中,全面塑造滨海时尚、精致大气、开放现代的大都市形象。
(四)打造“人人皆风景、文明树典范”的风尚标识。擦亮6次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14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的金名片,一体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文明之城内涵深化、幸福都市迭代升华,激发每一位新老我市人“幸福共同体”的集体意识、“都市代言人”的行动自觉,广泛弘扬文明有礼风尚、彰显自信包容风度、引领健康向上风潮,让“在我市,读懂共同富裕、看见文明中国、悦享美好生活”成为普遍共识。
二、继往开来,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具体来讲,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立根铸魂,彰显科学理论引领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一思想的“定盘星”、锤炼党性的“试金石”、推动实践的“指南针”、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用真理之光照耀我市奋进之路。一是建立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完善“第一议题”领衔学、“追寻足迹”现场学、“周末学堂”融汇学等制度机制,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提升政治能力的强大动力,筑牢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政治根基。二是迭代升级“在我市·感悟真理伟力”实践解码工程,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深度汲取思想富矿中蕴藏的精神养分,把蕴含其中的重大观点转化为知识话语、研究范式、学术理论,形成一批有学理深度、传播热度和我市辨识度的理论成果。三是统筹网上网下媒介资源,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开展接地气、有生气、冒热气的宣传宣讲,充分展现科学理论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让真理力量直抵人心、滋养人心、照亮人心。重点关注青年群体理论素养提升,擦亮“学习向未来·青春甬争先”青年学习、“后浪”理论宣讲等品牌,培育壮大学习、践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力军。四是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迭代以“甬派”“宁聚”两大客户端为核心的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矩阵,打造“融媒一体化”市县两级重大新闻传播服务平台。
(二)强化固本强基,提升文明城市影响力。紧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基础工程,着力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提升我市的文明高度、精神厚度、人文温度。一是聚焦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新时代红色印迹传承弘扬行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红色根脉、精神血脉、厚重文脉“脉脉相通”,不断强化主流价值的主导地位。二是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涵功能,深化“我省有礼·我市示范”文明素质养成行动,创新开展“文明细胞”建设,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服务民生、精准触达,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涵养城乡文明之风。完善农村文化礼堂、乡村文化驿站等阵地作用发挥机制,深入推动移风易俗,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双向促进。三是坚持为民惠民靠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创建导向,将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与城市整体形象塑造贯通起来,全面实施“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塑造生活空间“人文美”、生产空间“整洁美”、公共空间“秩序美”、生态空间“风光美”,实现人的铸魂与城的塑形协同共进。
(三)强化守正创新,激活优秀文化生命力。以敬畏历史、拥抱未来的态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秀外慧中、神形兼备。一是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着力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纵深推进井头山考古二期挖掘、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建设,高标准规划打造翠屏山文旅融合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一阁—月湖文化圈等文化地标,积极创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深入挖掘王阳明、方孝孺、黄宗羲等历史名人文化的当代价值,让历史遗址、文化遗产成为大都市的明珠。把整体设计、活态保护的理念落实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以罗城等古城遗址和历史文化街区为主线梳理城市文脉肌理,以“传统村落+历史乡村”为核心提升乡村文化韵味。二是善于用现代理念、现代技术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用好VR、AR、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和Citywalk等潮流模式,发挥新媒体力量,找到我市地域特色文化与时代结合的最佳“打开方式”,提升稻作文化、山耕文化、渔猎文化等的时尚魅力,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市场反响好的“城市IP”。三是秉持港城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积极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高水平举办世界佛教论坛、世界阳明学大会、海丝之路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中充分激发我市地域特色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
(四)强化融合裂变,壮大文化经济驱动力。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经济双向赋能,牵引产业素质大提升、文化事业大繁荣、城市形象大焕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一是完善文化经济规划和政策体系,大力开展数字文化产业“倍增”、文旅产业平台“锻强”、文旅市场主体“腾飞”等三大行动,积极推动文化与制造、旅游、商贸、体育等融合裂变,培育一批先锋性强、渗透性广的文化主体“新力量”,打造一批有新鲜度、有话题度的文化产品“新爆款”,营造国风盛行、国潮涌动的浓厚氛围。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化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优工程,完善“出人出戏出作品”相互促进机制,引导文艺大家、文体人才、普通民众创新推进文化艺术新表达,着力打造一批演绎我市故事、传播我市精彩、镌刻我市印记的经典佳作、精品力作。三是坚持全域覆盖、全时在线、全民共享,加快建设天一阁博物院南馆、我市博物院新馆、河海博物馆、新音乐厅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拓展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小而美”文化新空间,不断提升我市春晚、我省书展、市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的惠民度和影响力,深化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文化养分普惠城乡、润泽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