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发展民宿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区探索“集群+托管”“民宿+公司”“政+企+村”等民宿经营新模式,实现资源整合、集群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办民宿*余家,2023年新增*家,打造了遇见山水、拾光、伴山度假等一批民宿品牌。一、主要做法(一)加强引导,推进民宿有序发展。一是融入相关规划。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民宿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充分考虑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条件、乡土文化特点等因素,将民宿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做到对民宿发展有规划、有目标、有布局、有措施。二是实行协调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区旅游民宿创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民宿发展工作,做到推进“一点”,带动“一片”的效果。区文旅局、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发挥工作主动性,落实具体的工作措施。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了《*市*区旅游民宿创建方案》《*市*区乡土旅游民宿扶持奖励办法》政策扶持。用足用活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政策,确保旅游民宿奖补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国企和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民宿创建;协调金融机构为农户创建主体提供贷款支持,为企业创建主体提供融资服务;在项目选址、用地审批民宿设计、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全区旅游民宿创建工作按期完成。(二)丰富内涵,打造民宿核心竞争力。一是丰富业态。大力发展“民宿+”新业态,将民宿与农业、林业、水利、体育、康养、文化、
“千房一面”“千家一色”的现象普遍,在视觉和体验上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三是文化底蕴体现不够。当地民宿在文化赋能方面还有欠缺,缺少面上的文化影响。一些业主就民宿办民宿,没有利用、融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所办的民宿缺少文化特点和文化“故事”,显得内容空乏、浅薄,不能给客人留下精神层面的充实、享受和回味。(二)经营条件有欠缺。一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少连接民宿的道路没有修好、公交不通和服务不到位、民宿区域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等情况。二是建设与标准要求有差距。目前大部分民宿均是利用村民住宅改造,单消防要求方面就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很多民宿还不能取得由公安部门审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三是土地难题。新建、改建和扩建民宿,有的还存在土地供应问题。三、下一步打算一是总体布局,重点推进。依托基础条件比较成熟的*景区开展民宿创建工作,重点突破,逐步向*片区、*片区等区域全面推开。二是创新设计,突出特色。坚持旅游民宿创建与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村庄规划相衔接,强化绿色生态、文化传承、乡风乡韵、环保清洁在旅游民宿设计中的要求,彰显特色亮点。三是多元投入,奖补激励。鼓励支持重点景区的农户、区内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参与旅游民宿创建、经营,对符合条件的创建主体进行奖补激励。四是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行业标准,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创建、高质量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