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在纪检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篇就向全党提出了“三个务必”的要求,第三个务必就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向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成为前进道路上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坚持”重大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第十五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还提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又提出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肩负特殊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任务,必须始终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三次全会工作报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八个突出、八个深化”工作部署,其中之一便是“突出发扬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要在作风上勇于自我革命,锤炼能力素质,坚持原则、勇于亮剑,敢斗善斗、担当尽责。
今天,借此机会,我把自己对“斗争精神”的学习领会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深刻领会“斗争”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他在这里把“斗争”的内涵说得很清楚,“社会是
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全党必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充分发扬和坚持“斗争精神”,才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
未来这种困难与挑战,实际上将辐射和体现在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对XX集团是这样,对XX公司也是这样,对具体任何一家省级公司、市级公司、县支公司都是这样,对任何一个条线的工作也是同样,包括我们公司内部的各级纪检工作,都要面对这些新时代下的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对此必须要有做好“斗争”的充分思想准备。
二、怎样全面把握“斗争精神”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把握“斗争精神”的实质要求。“敢于斗争”是要求我们不怕矛盾和挑战,“善于斗争”是要求我们掌握有效开展斗争的本领。只有“敢于斗争”的精神还不够,可能在斗争中会造成无谓的牺牲、无效的劳动,“敢于斗争”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善于斗争”的本领,这样才能真正有效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一)“敢于斗争”要具有坚强的斗争意志
1、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历史决议总结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在“坚持敢于斗争”一条中说到,“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无数革命志士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敢于在任何艰难的条件和环境下,甚至于抛头颅、洒热血而在所不惜。渣滓洞的烈士、上饶集中营的烈士、大庆油田的王进喜等一班工人们,为两弹一星作贡献的科学家们,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下为什么能够坚持下去而不放弃?怎样才能具有这种坚强的品格?这绝不仅是肉体的坚强,更重要的是信念上的坚定,是信念在支撑着他们的行为。这种信念是开展斗争的力量源泉。怎样才能树立起坚定的信念?那就是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只有做到思想上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
2、正确把握斗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斗争的结果要有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而不能在解决问题中发生方向的偏差。所以,在开展斗争中我们必须要始终明确,我们将要达成什么目标?我们破除各种挑战和困难后,我们将站在什么位置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妥协退让也能一时缓和矛盾,以权势威逼恐吓利诱也能一时压住矛盾,捂着盖着拖着也能一时延缓矛盾的爆发,但最终都没有真正解决矛盾,它迟早还是要爆发。有些矛盾因为各种历史原因造成或当下解决的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立刻解决。我们提出可以用时间换空间,在发展中解决矛盾,但是这种解决矛盾的方法,必须要有清晰的近、中、远期计划和步骤,是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必须要把握住这个未决矛盾可能发生变化的方向是朝着有利于我们的事业、有利于我们工作进步方向的,要想保证这一条,就需要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做工作,绝不是指望时间一到,矛盾就水到渠成自然消亡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同志急于求成,在解决问题时出现了方向的偏差,效果肯定也是事与愿违。
3、必须具有担当精神。我们面临的不少深层次矛盾是躲不开、绕不过的,它们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一定有一些历史原因,想解决矛盾就面临着挑战,如果不担当不作为,没有执行力战斗力,不仅成不了事,反而会误事、坏事。必须要摒弃一切畏首畏脚、一切消极懈怠、一切瞻前顾后,我们要始终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遇到矛盾问题绕着走、遇到困难挑战打退堂鼓、遇到失败挫折一蹶不起,都不能解决矛盾。要斗争,就要有付出。这种付出,有的是体力、精力、脑力的付出,还有的可能是人脉、责任、荣誉的付出。因为解决问题,最终是要做决策、拿方案、冒风险,有时还要得罪人、触动他人的利益。谁来承担风险?都不愿承担风险,都不敢得罪人,都不敢做最终的拍板者,矛盾就永远解决不了。我们一些职能部门对基层提出的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往往就缺乏必要的担当精神,左右推脱,不愿承担一点责任,使一些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
4、敢于主动开展斗争。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能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毛主席当初也说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问题与矛盾摆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长期发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主动去挑开这个疱,我们就要始终受累于它,它就始终会影响我们的工作进程。什么时候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一些同志对此的态度是用“拖”字诀,鞋里有个砂子硌脚,也不去倒掉,就这么难受地撑着,直到领导发话责令其立刻解决、或上级巡视巡察检查发现问题明令其整改,才开始研究整改方案、拿出意见。大家可以看看,就拿这次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来说,有多少个问题是才发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长期存在、长期心知肚明、长期熟视无睹、长期无所作为。这种被动的工作方式在我们公司机关内部很有市场,暴露出我们的工作作风存在问题,人浮于事、尸位素餐,都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我们一些公司纪委对长期重复信访件,不作深入分析,只作表面了解,不去主动探究产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只用简单的解释、强调历史事态来推搪,现实中并不能顺利地解决矛盾,反而只会逐渐激化矛盾。不从解决问题入手,化解长期形成的矛盾是很难的。所以,主动开展斗争、主动解决矛盾,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