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古人交友非常看重人与人之间志趣相投、志同道合。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志趣相同,看待事物的立场与观点接近,哪怕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志不合”则道不同,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中国纪检监察报《同心同德》)
【典故】出自《易传·乾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释义】意思是,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气味相投就互相求助。
【赏析】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坚持“小家”同国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命运相系。“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人心齐,泰山移”……这些富含哲理的谚语名言, 阐释了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理念贯穿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体现于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中。回望历史,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毛泽东同志曾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绝大部分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和高度的团结协作。“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就是全国一盘棋,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硕果。我们党百年辉煌的背后,彰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传递的是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强大正能量。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可以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人间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复杂艰巨、挑战重重的伟大事业,需要上下同欲、集智而为。新征程上,只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用法】主要适用于组织动员类、工作部署类讲话,侧重强调团结干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齐心协力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