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金融高质量发展路 建中国特色金融强国
目录
历史回顾: 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召开。当时,我国面临着较大的内外压力。在国外,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引发冲击,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经济下行压力陡然上升。在国内,金融风险也在不断酝酿,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严重、资本充足率低,地方政府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的过度干预等。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后,经过一系列改革,我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金融市场在规范中继续发展壮大,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成功经受住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一)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02年2月5日至7日召开。当时,在国际上,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9·11”事件后美国进行全球“反恐战争”,大幅增加军费,迅速扩展海外军事存在。在国内,我国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对金融业提出了重大挑战。因为在争取加入WTO的同时,我国承诺金融服务业会在未来五年内分阶段全面对外开放。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我国金融行业历史性地发展壮大,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经济也快速发展。(二)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07年1月19日至20日召开。当时,海外经济增长过热,全球处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夜”。在国内,我国的金融秩序明显好转。然而,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后,面临着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和外部环境复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改革水平。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今后的金融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启动。(三)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2年1月6日至7日召开。当时,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自2009年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开始,欧债危机不断升级,到2012年法国等9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也遭到下调,严重冲击了欧洲的经济发展。同时,国内的金融业也正处于重要的转折点和发展期。银行业资产突破了百万亿元大关,债券市场发展迅速,而股票市场则缺乏信心。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政府从2014年开始对融资平台的监管进入了规范阶段。(四)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提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项原则,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勾画了蓝图,确立了金融政策的未来取向。(五)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精神解读: 第六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1.“金融强国”战略目标长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一)目标导向
金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提升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金融业发展的目标不再强调具体的金融本源和金融管理,而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其中金融高质量发展既是金融业发展的目标,也是金融业发展的总方向,具体路径则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一)目标导向
2.“金融高质量发展”路线清晰“高质量发展”一词,继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后,又出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本次会议强调的金融高质量发展通过“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具体来看,在明确“目标导向”后,通过“问题导向”来具体展开、给出具体路径。(一)目标导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以上内容可以看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路线图。(一)目标导向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金融监管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以上内容可以看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短期路线图。(一)目标导向
1.货币的供给侧改革货币的供给侧改革从货币投放总量和货币投放结构进行优化。首先,针对货币投放总量问题。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二)问题导向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维护好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人民银行表示将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既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也坚决不能让老百姓的票子变“毛”,要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总量上合理增长,结构上有增有减,节奏上平稳适度,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二)问题导向
其次,货币投放结构问题。会议指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二)问题导向
2.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供给侧改革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是货币投放抵达实体经济的渠道和机制。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二)问题导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