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总书记引领我们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
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新的改革思想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制度保证和强劲动力源泉。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通过,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考虑这个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为什么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深刻阐述,强调“总目标问题,要用广阔的世界历史眼光来看”“总目标问题,还要放到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中去看”。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改革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关口。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
变局如何应对?矛盾如何化解?动力如何激活?改革开放航船将驶向何方?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场坚定、从容作答。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赴地方考察调研,直奔改革开放前沿广东。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在这里,总书记发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员令,彰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与信心。
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涵盖方方面面,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锚定总目标,中国进入了新的“改革时间”。
2013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加强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夙兴夜寐思考改革,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思想的光芒,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引向更高境界。
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与当地市、县领导和小岗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包干带头人、村民代表座谈,部署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边听边记,不时同他们交流。
就是在这次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4个月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继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之后数十年来的再一次农村土地制度重大改革创新,就此破题。
进入新时代,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