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 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与原创性贡献
一从“两个大局”的维度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两个大局。两个大局相互影响、彼此交织,中国既面临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又同时面临重大风险考验。那么,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篇章,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既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命题,党的二十大深化了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作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的重大判断。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所谓世界之变,主要指世界范围主体力量的对比关系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矛盾日益加剧,西方自殖民时代建立的“中心—边缘”的世界体系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东升西降”的趋势不可阻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必然推动国际格局发生深度变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度调整。世界之变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所谓时代之变,主要是指当今时代特征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文明文化交融互鉴更加广泛深入。另一方面,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层出不穷,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全球发展和世界前途面临新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时代之变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所谓历史之变,主要是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0多年来,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突出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展示出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昭示着社会主义和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灿烂美好的光明前景。历史之变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要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居安思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确把握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基本态势,深刻认识国际国内领域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长期性,坚决打破西方舆论封锁和国际话语霸权,有效应对美西方国家西化分化中国图谋,坚定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科学思想的正确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正确开展国际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正确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二从深化文化建设规律的维度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只有科学认识、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用以指导工作、推动实践,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成功。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同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一样,有其内在固有的规律。一方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搞现代化建设不能离开文化建设。因为文化建设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和高素质人才;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需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只有科学认识、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用以指导工作、推动实践,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成功。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同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一样,有其内在固有的规律。另一方面,文化建设必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观念性障碍,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强调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明确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展开,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文明”,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首次明确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在“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基础上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重要位置,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使命任务谋篇布局,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过去我们对文化的认识侧重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从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等方面进行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文化建设新的使命,深刻阐释了文化的本质和文化自信自强。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