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现代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社区是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和连心桥,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群众满意是目标。x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城乡社区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推进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加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力度,深入开展满意社区建设,通过创新思路、搭建平台、市场运作,实现从解决楼院共性问题向解决居民多样化的个性问题拓展提升,不断满足新时代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
坚持顶层设计,底线思维,认真梳理基层矛盾风险点,不断拓宽群众诉求收集渠道,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以社区治理“小切口”做好为民服务“大文章”。
一是关注群众所需。按照“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理念,精准把握楼院差异特点,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全面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矛盾,深入了解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出行、就业等方面的新需求,常态化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经过调研走访,广泛问需于民,收集社情民意2000余条。
二是明确工作思路。结合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建议,明确工作思路,确定“一统三化五满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新思路,即在党建引领下,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和智能化运行模式,不断满足新时代居民多样化的个性服务需求,努力实现居民对社区治理、服务、安全、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满意目标。
三是创新试点先行。根据居民迫切需要服务事项,经过协商,制定印发《2024年x区满意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首批选择40余个试点,实施协商物管、绿色家园、社商联盟、长者食堂等7大类项目,从居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居民群众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打造满意助餐、满意生态、满意物业等服务场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
二、党建引领,搭建服务平台
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各主体、各领域、全过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问题收集渠道,链接服务资源,搭建服务人员匹配、服务方案制定、服务主体联动、服务效能评估等一体化平台,形成党领导下的基层多元服务格局。
一是搭建社区服务平台。为实现居民到社区办事满意,在3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代办服务”等事项,居民办理事项通过电话预约、网格员上门代办等方式,实现轻松办理,对需要居民本人到场的事项,由志愿者引导,在服务窗口进行“一口式”受理,“一站式”服务,让居民进一个门、办完所有事。同时,打造居民会客厅,为居民提供茶水、书籍、政策宣传、活动介绍等服务,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二是搭建楼院服务平台。加强楼院党群议事阵地规范化建设,试点建设“红邻‘议’站”,打造集基层党建、建议征集、协商议事、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网格治理、文化活动、应急动员、家风传承、骑手驿站于一体,成为社区、党员、居民、网格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各类主体的联络站、连心站;建立睦邻联系和协商议事两项机制,实现“小空间”里“议大事”,方便居民“有建议来反映、有诉求来表达、有事来商量、没事常来玩”。
三是搭建家门口服务平台。试点建设“特色幸福楼组”,实施“微治理”,开展“微服务”。将楼组“一长两员”(楼组长、信息员、保障员)姓名及联系方式在楼组公示。根据居住居民构成和需求,细化楼组公约,营造居民同心、互帮互助、邻里和睦的和谐氛围,打造了“医道文化”“红色驿站”“清风港湾”“美德馨阁”等800余个特色幸福楼组,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四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居民诉求反映渠道,链接整合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加强线上线下互动,让居民有事随时能找到解决途径,推进社区服务的安全、高效、便捷。建设智能APP小程序,居民将问题拍照上传,通过平台分办、交办、反馈、评价闭环管理机制,即时推进问题解决。小程序还为居民提供便民维修、疏通下水道、家政服务、废品回收、开锁服务、矛盾调解等多项服务电话,开设零工服务功能,促进居民灵活就业,便利邻里需求。平台运行以来,成功解决了400余件居民反映的民生实事。
三、共建共享,树立市场导向
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寻求商户与居民的契合点,吸引企业、商户、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服务,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双赢”。
一是聚焦物业小区管理服务质量,探索协商物管新路径。选取2个物业管理难度大、收费率低,居民意见大,投诉频繁,党群关系紧张的物业小区作为试点,积极引导小区以党建为引领,组建党群议事会,设立党员中心户,挑选热心居民担任微网格员,延伸治理触角。通过居民推荐、公开竞选投票的方式引入口碑好、服务好的优质物业公司,同时吸纳物业经理加入党群议事会,社区党委同步派驻党建指导员,帮助物业公司梳理问题症结,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小区由乱到治的转变。
二是聚焦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探索社商联盟新模式。做实做细做精为民服务,积极探索“邻聚力”社商联盟,以社区居民、商户需求为导向,以居民得实惠、商家促发展的双赢目标为落脚点,积极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探索形成“组织共联、社商共融、社企共建、商群共益、居民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局面。建立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更专业化、品质化的社区服务,并通过商户的收益反哺、资金注入、联合共建等方式提高社区发展治理公益造血能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良性社会氛围,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聚焦居民停车充电需求,探索多元化合作新渠道。结合小区非机动车棚不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增加,飞线充电等问题突显的现实情况,选取试点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对接签订合作协议,由第三方根据居民意见,因地制宜选择安装位置,统一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车棚,安装智能充电桩,实现“一键报警”“一键断电”效果,同时第三方公司购买智能充电桩财产保险予以保障,形成了“社区党委连线+楼院议事会牵头+专业公司提供服务”的多元化合作模式。目前安装非机动车智能充电端口3000余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端口40余个。
四是聚焦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探索“专业+志愿”服务新形态。针对居民对文体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不同特点,社区以“场地换服务”“无偿+低偿”等形式,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承接,开展针对性专业化服务。一些社区由老年大学、戏曲社、书画社、舞蹈班等社会组织定期开展活动,满足居民需求;一些社区发挥辖区企业优势,打造共享阵地,为居民提供活动场地;一些社区整合中退休老医生、老专家、老干部组建“常青藤”爱心医疗队,建立“健康关爱小屋”,开展义务问诊活动,提供健康咨询,满足居民健康需要。
五是聚焦居民养老助餐需求,探索立体式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鼓励市场化运作,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中央厨房+配送、餐厅+助餐点、养老服务设施+助餐3类老年助餐模式,建成便民助餐点33个,60岁以上老人8元以内即可享受“两荤两素”套餐服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21张,满足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服务需求。建成2000平方米、59张床位的x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特困老年人提供兜底养老保障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成立全市首家养老协会,搭建集养老养生、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培训教学为一体的多元化养老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