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医院消防监督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综合性医院是各方面条件和实力比较平衡、门类齐全并且全面发展的医院。综合性医院有各类科室,一般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还有医院保障部、行政管理部和后勤管理部等。
一、综合性医院的基本特点
(一)建筑和设施布局特点。从建筑总平面布局本身出发,综合性医院包括建筑本体、内部室外道路、室外绿地、室外活动场地和地上地下停车场等。综合性医院有特定的多功能需求,其建筑防火要求及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相应的系统类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在综合性医院建筑中,独立的办公楼、宿舍建筑等不属于医疗建筑,而门诊楼、病房楼都属于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公共建筑。综合性医院除了考虑总体布局,还需要考虑功能分区、机电各系统、便于使用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因素。单体建筑,例如门诊楼就含有门诊科室、门诊药房、收费、挂号、化验、手术室及办公各个必备区域,还可能会有影像诊断、放射治疗、功能检验等特殊区域,功能交叉复杂。而病房楼的病房区有大量的棉被、床垫和家具等可燃物,就诊和手术区里手术室、病理科、高压氧舱、药房、药库等存有易燃危险物品,若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火灾及爆炸事故。
烟罩很容易积聚油污和灰尘,不及时清洗会导致火灾隐患。排油烟管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如果某一段烟道清洗不及时,极有可能在火灾发生时迅速通过管道或者建筑缝隙穿越防火分区四处蔓延,造成火势快速扩大。
(三)医院施工现场动火引发的火灾。2023年4月18日,北京某医院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经调查发现,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现场地面施工和门框安装切割交叉作业,涂料中的易燃易爆成分挥发、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火花发生爆燃,引燃现场附近可燃物,产生的明火及高温烟气引燃其他木质装修材料。事故深层次原因是医院主体责任严重不落实,建设工程规划、施工安全监管存在短板漏洞,消防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不深入,初期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消防安全风险防控网不严密等。
三、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消防安全责任制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根据规定,综合性医院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管理人应当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消防工作负领导责任。综合性医院内若有经营性质场所,具有承包、租赁或委托关系的供应商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和消防设施、器材设置、维护保养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但事实上,一些综合性医院的主要领导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忽略消防安全管理。各分管领导也不能经常分析研判分管业务领域的消防安全形势、统筹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往往在接受消防检查时才意识到消防工作未到位。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一些医院虽然加强了对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视,采取了一些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但没有将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常态化管理范围,导致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存在一定不足。
(二)消防安全管理长期投入欠缺。消防安全管理投入是综合性医院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每年有专项资金支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医院建设、使用、改造的不同阶段,消防安全专项资金还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建设新项目施工时,因估算不足,建设中包含的消防安全投资往往太少,导致许多低质量的设施投入使用,消防安全配套设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一些综合性医院在扩建过程中仍然使用旧的消防设备,为了节省投资而不更换新设备,这大大降低了医院建筑的防火能力。综合性医院要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投入的持续支持,新增、维修、保养、更换消防设施;电气设备维保、更新和检测;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个人消防防护用品,这些是基本要包括的。此外,根据医院规模配备的微型消防站也需要专项资金定期维护,消防安全隐患整治也需要专项资金去落实整改,等等。但往往消防安全管理资金投入的连续性较差,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出现消防设备损坏和火灾隐患时无法及时修复,极大地影响医院的正常消防安全管理。
(三)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由于综合性医院的特殊性,在发现医院的消防安全问题后,消防监督机构也往往采取教育的方式,很少进行处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医院管理人员放松了警惕。在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综合性医院消控室存在诸多缺陷:人员未持证上岗、未保证24h至少2名人员在岗;在岗人员不熟悉火情确认、报警、与消防救援队伍沟通联络及配合开展救援的流程;报警主机显示火警,未能及时和全面填写火警处置记录。微型消防站消防安全管理也存在不足:队员缺乏长期、有效的体能锻炼,应急拉动的日常训练;因为人员配备不足,接到火警信息后,不能按照“3min内到场”要求赶赴现场处置,开展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等。还有消防人员培训和消防疏散演练流于形式,培训参加积极性不高,消防疏散演练未能在模拟火灾响应情况下按照真实疏散路线和场景下进行逃生。一旦发生火灾,没有切实可行的应急计划,整体消防应急能力较弱。
四、对策建议
(一)确保消防管理责任制度完善且执行良好。在面向综合性医院的消防监督工作中,首先要依法督促医院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形成整治合力,推动建立部门协作、隐患抄告、信息共享等机制,联合卫健、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有效推动行业监管责任和医疗卫生机构主体责任。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分管领导是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具体负责人,其他班子成员对各自分管范围内消防安全负责,明确各岗位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层层落实责任。综合性医院要及时召开会议或下发文件,明确承担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机构(科室、部门)以及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认真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宣传教育培训、应急疏散演练、日常督导考核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科室要履行本科室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为本科室消防安全责任人,并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员。消防监督工作的重点要检查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人是否明确;医院职工“一懂三会”“四个能力”等应知应会内容抽查是否掌握;医院施工动火、动电作业以及安装设施设备、改扩建建筑是否提前以书面形式报告,经评估批准后方可开始施工。
(二)确保消防安全隐患有效排查且整治有效。除了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检查,消防监督工作还需要针对发现的隐患研究制定具体整改措施,现场指导整改,并要求医院制定问题隐患整改台账,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加强重点部位隐患自查自改,杜绝带“病”上岗,切实保证工作落实到位。对于消防隐患,结合医院运营实际情况,可以在开展集中约谈、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等工作中发现隐患即将形成迹象,把隐患扼杀在萌芽中。隐患整治过程中,综合性医院在日常消防巡查工作中要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逐一建立工作台账,按时进行消防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不能当场消除的应立即报告上级并提出改进措施,消除隐患;按照时间、类别、难易程度的顺序,过程监管,结果上报,实现隐患闭环式管理。应重点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存在违规施工、违规变更或改变使用功能;临时用火用电是否存在没有管理及审批;是否存在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建临时库室;微型消防站是否建立并发挥作用;是否落实每日防火巡查检查;建筑消防设施运行隐患,设施是否正常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