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把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聚力“头雁”培育,锻造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工作能力过硬、干事状态良好、党员群众认可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一、构筑育人履职充电站
针对换届后,部分年轻村干部工作经验不足,履职能力及素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的能力短板,市持续推动村干部培训。
专项培训提素能。通过专题培训、集中轮训等方式,持续提升村级组织带头人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指导解决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村级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持续提升村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和服务本领。2024年,镇街组织开展村主干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24场次,通过“体验式+情景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模式,解决村主干语言表达和总结宣传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学历提升增本领。为破解村(社区)干部学历偏低、学历教育渠道偏窄、村(社区)干部能力不足等问题,市不断强化政策支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2024年春季报名新增两委干部21人,根据学习需求优化设置“1+N”(专业科+技能科)的培训内容,实现村干部学历和技能双提升,提高村(社区)干部学历水平与履职能力。
二、搭建展示平台激活力
市坚持优化村干部管理办法,坚持好严管和厚爱相融、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监管原则,持续推动村干部责任上肩、工作落地。同时,不断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有效激发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热情。
抓好日常管理。建立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推动438名村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建立档案、集中管理,为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教育管理、考核监督和待遇落实提供依据。制定出台《市村(社区)干部管理监督和服务保障办法》,完善村干部报酬待遇动态增长机制,优化“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奖励性补贴”的薪酬待遇结构,由市镇财政共同分担,不断完善村干部报酬待遇动态增长机制,实现工作成效与报酬待遇挂钩。强化关心关爱,组织镇街班子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谈心谈话680人次,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心理疏导,落实容错纠错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干部敢干事、愿干事、能干事。
抓好严格监督。针对“一肩挑”后权力更集中、风险更聚焦等问题,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厘清权责边界,使履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将监督触角延伸到镇村两级,全市438个村全部规范设置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分类明确监督重点,确保情况在一线掌握、监督在一线发力,问题在一线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