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党员干部如何提升“讲政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要求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强调“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两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93次,二十大报告中提到62次。核心号召,全党响应,这些年全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思想和行动更自觉,政治向心力和执行力更强,但习近平总书记直指的“面临着变质变色的严重政治风险”“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弱化”等要害,振聋发聩,切中时弊。联想到腐败分子“政治信念空洞化”“讲政治口号化”等两面做派,如何做实“讲政治”这篇文章等不起、坐不住。下面,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讲政治“实做功”作如下探究。
一、长于“魂之治”,让“讲政治”讲有信仰做有方向。铸魂立心是塑造思想政治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从历史大视角和国际宽视野的纵深横阔来看,我党的铸魂工程主体坚不可摧、优势毋庸置疑,但由于铸魂工作本身兼具务实与务虚、显在与潜在、硬性与软性等特征,极易在官僚主义伪装、形式主义粉饰、功利主义揉碎中衰减效能。在党员干部中有无自恃位高权重,认为自己“官大魂固”,对铸魂的事指手划脚多、虚心参与少;自作聪明、投机取巧,对“上级关注”或“于己有利”的铸魂活动搞选择性参与;自诩“精神领袖”,用自认高明、实则离谱的那套谬误哲学给人“洗脑”,以其昏昏使人不昭昭。如此铸魂,岂不哀哉?必须实实在在、久久为功抓铸魂工程,为
马克思主义信仰之甜,不断与理想俗化、信仰弱化作长期斗争。用精神养料浇灌,热情参与“品好书、读美文”“学雅艺、练宏技”等活动,闲时扎“净土”修心、去圣地养性,拜良师提点、择益友诤言,常为心魂拂尘除草,以防荒蛮和垢染。从意志炼狱救赎,坦然面对“天使”之我和“魔鬼”之我的角斗,加强真假、善恶、美丑的自我批判,磨砺知止心、知畏心、知耻心,自觉接受警示训诫,从挫败、祸患、罪罚临界处自救自赦、浴火重生。
二、早于“德之治”,让“讲政治”讲有风范做有操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政德建设,为治国理政立起崇德尚义好导向、培育德才兼备好队伍、塑造进德修业好生态,但也遭遇一些反道败德、蠹政乱世的诡谲逆流。在执政当权者中,是否还存在位卑时不是谦以养德却是寡德鲜耻,位高时不是德高望重却是德薄品低,德不配位、必起祸殃;是否还存在人前秀足德尊、标榜礼范,人后丧尽德操、毕露狰狞,德负虚名、必致毁灭;是否还存在弱者渴望德泽、绑架善良,强者吝啬德施、蹂躏仁义,德无贯一、必遭折煞。这种不立德、不养德、不厚德的政治,必然难以承载万物,难以成就大业。德是人之本,德是政之基,抓政德建设,就是要人初积善、从早育德,立起“德先”这个政治标准的硬杠杠。
1.从明大德中锻造政治品格。“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对社会主义、对祖国、对人民大忠大德、至诚至信是共产党人的宏德浩气,必须真修真行、见功见效。立“义”成大道,览历史交替学义士,鉴政治交往壮义怀,观经济交易明义利,辨文化交融砥义心,察社会交流献义举,感时政交锋励义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义。铸“信”怀大志,彻于理论掌握以明晰认知抉择,热于社会体验以获得情感激励,笃于实践躬行以强化意志磨炼,在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位一体”价值融合上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奋“勇”迎大考,围绕引领舆论主流、决策关键问题、指挥重大活动、处置突发事件、攻克棘手难题、抵抗意外风险、直面反腐利刃等大事难事,敢亮剑、敢历险,展现共产党人大担当。
2.从守公德中擦亮政治本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既是《宪法》要求的,更是党员干部必做的。积“仁”献公心,多参与人道主义教育及实践活动,在公益事业、志愿服务、义工活动、爱心传递中积善育仁,还要对照党的宗旨,时常拷问“我是谁、为了谁”,自我审视“党员身份、公仆样子”,杜绝“假服务、倒服务”,切实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崇“和”赢公信,加强“言信行果”养成,融进群体实践,融入团队合作,锻炼沟通交流,既立起个人威信,又赢得他人信任,更构建社会信任体系,努力打造团结、和合的良好局面。尚“礼”守公约,认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熟练掌握礼教、礼节、礼制基本准则,带头遵守社会治理规范,审慎言行举止,纯洁礼尚往来,模范引领时代文明风尚。
3.从严私德中锤炼政治素养。私德不严,政德难存。党员干部要注重加强私德培育,修身正心,齐家治世。砥“节”励私行,涵养革命者的英雄气节,品鉴圣贤者的高风亮节,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节制有所为,克制不能为,一举一动不失干部身份、不辱党员节操。严“律”慎私情,自觉划清“政与家”“法与情”的界线,培树勤勉、自强、质朴、谦逊的家风家教,妥善经营家人、亲戚、朋友的人情关系,甄别“枕边风”,严管“身边人”,一丝一缕都不搞特殊、不坏规矩、不徇私情。养“廉”戒私欲,生理需求上合理标定衣、食、住、行、性的基本尺度,安全需求上适度享有医疗、卫生、财产的保障标准,情感需求上正确选择社交、娱乐、爱情的归属寄托,尊重需求上妥当获取地位、威信、认可、自尊的基本满足,价值需求上客观看待潜力、才能、天赋的理想实现,一思一念都做到戒贪止欲、反腐倡廉。
三、严于“法之治”,让“讲政治”讲有遵循做有准则。我们党所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重要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接续推进,对维护政治领导权威、保证政治民主运转、开创政治文明成果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可能存在盲目追逐理想“宪政”、过分倚仗“威权政治”等极端倾向。党员干部于法面前,有无耍流氓、摆架子的长官意志,以权压法、弁髦法纪,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搞法外之地,当“铁帽子王”;有无踩雷区、闯禁地的违规行为,以身试法、徇私枉法,因“侥幸心理”作祟,钟长鸣警不醒,刀悬头手不停;有无打太极、踢皮球的怠政现象,以庸循法、墨守成法,打“按规矩办”幌子,掩盖“不担当、不作为”动机,极尽“绕弯子、外围转”之能事。这般被扭曲异化的法治,岂能有清明的政治?“法”能保证更权威的“政”,能保证更理性的“治”,为政之法,在于从严,在于必行,在于长效。
1.畏惩戒以提高“法不敢违”的政治警惕。治病为救人,惩前也毖后。党员干部在惩腐治乱高压高严面前,要有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的原本戒惧。从“重典”威严中敬畏,学法典信权威之重,听宣贯悟决心之大,把态势察力度之强,问效应感手腕之铁,跳出不知不觉的“无所畏”或一知半解的“稍有畏”,始终保持深知深悟的“真敬畏”。从“严刑”镜鉴中震慑,常参反面教材,多目铁窗悔泪,深味血色教训,细思罪罚殇恨,以他人“滑铁卢”警自己“走麦城”,以他人“刑法场”警自己“断头台”,以他人“万劫不复深渊”警自己“灾难毁灭惨剧”,对前车之鉴怀有刀架脖颈、枪抵脑门的危机感。从“初犯”戒慎中警醒,带着“伸手前的恐”再理一理取舍念、慎防“横贪纵欲”,带着“失足前的怕”再把一把进退关、慎防“落马湿鞋”,带着“昏头前的惧”再算一算得失账、慎防“涉险亏本”,打断破例犯戒由“心惊肉跳”到“心安理得”再到“心为物役”的“生成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