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府2024年工作计划
政府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市桥街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的组合拳,打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市桥建设的组合拳,打好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组合拳,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XX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市桥力量。
一、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汇聚创新发展新动能
一要力促产业平台提质增效。结合XX区推动时尚经济引领型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持续下大力气优化提升市桥东部创新经济发展圈、北部时尚创意经济商圈和沿河文化产业带这“两圈一带”,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多种功能。加快石桥公园地下空间钻汇星城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以时尚经济、夜间经济、首店首发经济和后街经济为主的市桥北片商圈业态体系。配合区政府做好XX广场复绿开放,优化商业动线转人流为客流。加快推进百众·华丰汇购物中心装修,对
三要营造近悦远来营商环境。强化“人人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健全民营企业诉求问题解决闭环机制,持续优化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大力弘扬“务实、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让“创新沃土”“近悦远来”“无事不扰”成为市桥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配合推进营商环境6.0改革,深化政务服务“集成服务”改革,推广应用“红棉码上办”,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坚持招商稳商并重,优化“招商、落地、投产、达产”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着力服务好成长性强的企业,帮助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利用商会协会平台资源强化“政银企”互动,力求为企业注入不竭动力,着力解决一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二、打造宜居美丽市桥,展现城市建设新气象
一要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聚焦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坚决打赢城中村改造这场硬仗。坚持成片开发、区域统筹更新,以东郊村、沙墟一村为试点,分批分步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和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研究推进空间扩容、产业赋能、品质提升。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向纵深推进,坚持亮诺、亮绩、亮牌、攻城拔寨、攻坚克难,加快梳理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和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拆、治、兴”并举,“一村一策”引导多方参与、合力攻坚。统筹做好居住条件改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历史文化保护,让城中村改造成为市桥高质量发展的新纵深新动能。加快推进怡乐北丽园、沙园社区、禺秀禺华园等3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争取早日全面进场施工,让小区日渐焕发新容颜。
二要大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举全街之力治水治污,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加快推进22个小区(散区)、16个无开发商住宅小区的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工程,压实街道、村居和机团企业主体责任,大力补齐管网收集、管网输送和污水处理能力短板。深入整治丹山河、黄编涌、丹山分洪河水质不稳定问题,对排查、整改工作拖延或不力的,区河长办将视情况启动问责。聚焦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举一反三推动长效治理、长效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长效机制,筑牢生态屏障。精准发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持续加强固定源、移动源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管控减排工作。
三要扎实推进绿美市桥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提升生态品位。建设保护好星海公园、平康公园等14处主题公园及丹山岗这个城市绿核,构筑“古树名木+绿色覆盖+多彩花卉”的岭南公园美景。严格落实好林长制,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城市绿化和乡村绿化,结合“口袋公园”“园林造景”“见缝插绿”等专项工作,积极推动小微绿地建设,争取在北丽园、熊猫公园、三桥文化园、沙墟涌周边打造口袋公园。建立常态化巡查通报机制,强化对绿地占用和树木迁移砍伐事项全流程监管。持续打造干净整洁城市环境,优化生活垃圾统收统运和厨余垃圾收运,狠抓城市“六乱”整治和市容环境保障,加大环境卫生综合巡查、交办、督办力度。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促进文明创建规范化和精细化。
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赋予老城古韵新时尚
一要突出培育“市桥渔帆”品牌。充分整合盘活市桥水、渔、船、龙舟等元素,按照“千年桥城”“春满桥城”“市桥渔帆”“市桥帆影”主题规划四大功能片区,并且融合西坊大院、国韵文化园、长堤历史文化街等节点,致力打造兼具历史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民生服务等多元功能的历史文化型社区空间。加强对竹间李公祠、市桥糖果厂旧址、清代古民居等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通过活化利用存量空间、升级改造建筑立面、植入多元经济业态等,赋予老城区经济新动能、文化新元素、生活新时尚。
二要坚持传承发展“五乡”文化。打造乡音、乡祠、乡贤、乡貌、乡业“五乡”文化,坚持修旧如旧和弘扬历史文化的理念,千方百计汇聚资源修缮好村的祠堂,同时进一步弘扬祠堂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本村流传久远的艺术文化,挖掘名人工匠,大力培育乡土特色文化,守护文化根脉。以“读懂XX、读懂XX、读懂市桥”为主题,组织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系列活动,打造市桥非遗文化品牌,持续深入开展“醒狮进社区”“灰塑进校园”“广绣进校园”等活动,擦亮“市桥水色”“三堂凤舞”“粤韵曲艺”等文化品牌。
三要搭建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体系。借助XX区新图书馆、区美术家书法家协会、区文化创意协会等文化平台,加大力度培育骨干文艺团体、骨干文化文艺人、骨干文化工作者,形成以“大国工匠”为塔尖,文艺专业人才为塔身,广大群众文化热心人士为塔基的文艺人才“金字塔”。加大对水晶宫文化公园、市桥文化中心、市桥青少年宫等规模较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引入新团队、新产业、新功能。坚持文化赋能、守住文化根脉、挖掘文化价值,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四、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推动基层治理新进步
一要全力推进平安建设。深化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完善平急结合治理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治安乱点整治、全民反诈宣传等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推动警情数和刑事立案数双下降。全力以赴加快街道层面智慧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创新集约化、智慧化、一体化综合指挥模式,按照“边建边用、以用促建”原则,不断充实平台功能,助推系统一张图呈现。同时指导各村积极开展综治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应用探索创新,探索实现重点人员预警和未登记外来人员提示等。强化社会面稳控工作,加强对“六类”重点人员再排查、再走访、再管控,确保列管列控心中有数、手中有方。
二要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完善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扎实做好危化品管理、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道路交通等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重大隐患得到整改、重大风险得到管控。提升消防安全自查自纠自改工作水平,加强村居门口路口巷口和进村主干道的应急避难场所和消防器材设施,把消防队、消防设施、逃生指示牌、灭火筒等亮出来。各出租屋楼栋前划定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在室外配齐充电插座,符合条件的出租屋建设“充电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和应急救援调度处置机制,建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及早布防三防易涝点,提前做好应急力量和物资储备,提升减灾救灾能力。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攻坚年行动,切实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