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当好三种角色,贡献政协力量
政协委员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政协组织肌体的“细胞”。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是人民政协发行职能的前提和基础,是人民政协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政协委员应该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切实履行好委员职责,为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一、政协委员履职要注重三个结合
(一)要和中心工作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政协工作要聚集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政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高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作为基层政协委员,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政协的履职重点,做到和当地政府“同唱一台戏”、“同念一本经”,做到县委有部署、政协有行动、工作有成效。今年以来,*县政协积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全县争先进位大赶超各项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政协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的优势,建诤言、谋良策;发挥大团结大联合的功能,共同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二)要和本地实际相结合。要立足本地实际,结合本地资源,根据本地特色,多关注民生,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利用提案、信息等渠道,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如*县政协近年来提出的侨乡进
(二)扬正气。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人间。清正廉洁是广大党员干部为人做事的底线,政协委员更应该养成高尚品德,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钟长鸣,守住人生底线,筑牢思想防线,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履职不谋一己之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为民之心、清廉之举,使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符合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适应发展人民政协事业的需要,始终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做懂规矩、守规矩的优秀的政协委员,才能让自己能够经受考验而立于不败之地。
(三)强底气。人民政协的底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协商质量。而政协委员的底气,从根本上讲,来自于魅力和能力,而不是来自于权力,依靠的是“带动”、“影响”做工作。作为一名新时代有底气的政协委员,首先要善学习。“充电”时既重视理论的输入,同时也要活学活用,不断呼吸新鲜空气,吸收鲜活养分,才能增强履职为民的底气,提高修身立德的素质。如*县政协组织开展委员大轮训,到省内高校,及新农村进行理论和实地考察学习,提高委员理论素质,开阔了委员眼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要善作为,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协重点难点问题、重大民生决策、利民惠民政策的落实、民生领域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广泛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力求使一个建议产生一项行动,一个意见改进一项工作,一个批评促进一项转变,增强委员的底气。三要要善谏言。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赋予的政治权利。政协委员在政协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场合,可以畅所欲言,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这赋予了政协委员充分的话语权。广大委员要珍惜这一自由和权利,当好敢言善言的“谏言员”。要充分发挥位置超脱、眼界开阔、思维活跃的独特优势,认真履行为民代言、为民建言、为民立言的职责,不怕指责刁难。
三、政协委员履职要当好三种角色
(一)调研员。调查研究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径,也是人民政协发挥作用的基本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首先要当好一名“调研员”。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扑下身子,真正沉下去,深入社区、企业和生产生活一线,深入到广大基层群众中去,尽可能多渠道、多侧面地收集相关信息,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把实际情况弄清弄透。努力打造精品调研报告。
(二)调解员。作为上通下联的政协委员,要把维护团结稳定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代表性广、包容性强的优势,多说、说好利于上下和协的话,多做、做好利于各方和谐的事,有效地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善于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及时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做团结的表率,倡导理解信任、宽容大度,容人、容言、容事,合心、合智、合力、合拍,全力以赴促和谐。
(三)监督员。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手段。政协委员在履行这一职责时,要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利用视察、民主评议、行风评议、检查工作、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载体,对党政及其部门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或对策,督促问题尽快得到落实和解决,达到推动工作、转变作风、优化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