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营商环境大拉练通报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本次营商环境大拉练活动开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大拉练已持续一周的时间,总体来看,经过这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各镇场、部门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拉练评比情况。本次拉练活动对镇场的评比由各相关部门针对本系统业务制定专项评比规则,从便民服务、政务公开、12345热线三个方面进行评比;部门从“一清单四台账”任务完成率、亮点承诺、创新亮点、宣传报道四个方面进行评比。经过综合比评,镇场方面,xx镇、xx镇均达到80分以上。部门方面,法院、公安局、卫健委、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服务局等22个部门达到80分以上(详见附件1、2)。
(二)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7月1日—5日,中科营商环境大数据研究院对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重点任务清单以及各项整改台账完成情况、“亮承诺”工作开展情况、创新亮点培育情况以及宣传报道开展情况进行详细梳理,对各部门各项任务佐证材料逐一审核。截至目前,我县“一清单四台账”部门任务分解数量共计556项,已完成524项,未完成32项,完成率92.24%(详见附件3)。
1.《xx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重点任务清单》共计350条、涉及牵头部门28个。截至目前,已完成337条、完成率96.29%,剩余13条任务正在推进中,其中政务服务局1条、市场监管局1条、住建局2条、自然资源局6条、人社局1条、财政局1条、法院1条。
2.对照自治区评估反馈、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次调度大会通报和市委一季度督查反馈问题,我县主动认领、举一反三,及时建立问题整改工作台账,明确牵头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提出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整改措施。截至目前,《2022年自治区评估反馈问题清单》涉及任务157条,已完成140条、完成率89.17%,剩余17条正在推进中,其中涉及市场监管局1条、住建局3条、自然资源局8条、人社局1条、教体局1条、供电公司3条;《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反馈问题清单》涉及任务17条,目前已全部完成;《市委第一季度督查反馈问题清单》涉及任务8条,已完成7条、完成率87.5%,剩余1条(涉及17个牵头部门打造创新亮点工作有欠缺);《2022年年度考核反馈问题清单》涉及任务24条,已完成23条、完成率95.83%,剩余政务服务局1条(“12345”热线未开辟政务失信问题线索举报渠道)。
(三)部门亮承诺工作情况。目前共有21个部门开展了亮承诺工作,其中,财政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局、医保局、卫健委、交通局、住建局、政务服务局、教体局、人社局、司法局、税务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14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与了亮承诺工作,公安局、法院、检察院、自然资源局、林草局、发改委、民政局、水务局7个部门副职参与了亮承诺工作,部门承诺兑现完成率均在80%以上。另外,尚有9个部门未开展亮承诺工作(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服务局、人行、开发区、工信科、生态环境、组织部、邮政、工商联、供电公司)。
(四)部门创新亮点梳理情况。通过本次拉练活动,第三方公司对各部门提供的营商环境创新亮点再次进行了提炼梳理,共梳理汇总亮点案例24个,涉及13个部门。其中,卫健委4个案例、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服务局、法院、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分别3个案例,其他17个部门没有被采纳的创新亮点案例。
(五)部门宣传报道工作情况。年初以来,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宣传报道信息共有82条,涉及9个部门(公安局、法院、开发区、林草局、人社局、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服务局、自然资源局、文旅局、人行)。其中,国家主流媒体14条、自治区主流媒体2条,其余21个部门均未被国家和自治区层面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紧盯上级改革步伐,先进经验互鉴不足。各部门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均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上级工作安排上,改革创新的视野相对狭窄,对于国内先进经验做法的学习借鉴严重不足,导致营商环境改革提升工作进程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持续对标先进地区、瞄准先进水平,找准差距短板、结合全县实际,复制推广先进的经验做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二)关注经验做法探索,少有制度成果输出。目前形成的多数亮点案例内容主要是一系列经验做法的组合,没有形成体系化、机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创新成果,这也就是我们的创新亮点工作不具有可复制推广性的根源所在。需要各部门按照现状摸底找准问题和诉求,聚焦问题着力点,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具有创新示范引领的典型案例。
(三)部门局限单打独斗,忽视协同联动突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部门就能简单完成的,这是一场需要协同配合的攻坚战。但从目前形成的多数亮点案例来看,还主要局限于部门内部的改革突破,与外部的联动协作相对匮乏。这就说明我们在强化多部门业务的协同联动方面还有欠缺,只有切实解决好部门协同合作的问题,才能有效打通政府服务社会的全身“筋脉”,从而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营商环境最优化。
通报完毕。